海南多年未现水獭 其为湿地环境好坏指标性物种
马路边的紫荆花还在绽放,绿化带中三角梅钻出了新的枝条,阳台上的绿植盆栽晃着叶子,期待一场阳光的照耀——如果留心打量,你可以看见这些散布于城市里的春日生机。
但春天远不止这些。
被困在拥挤车流和钢筋水泥里,一些被人们忘记的事情正在发生:草丛淹没中,灰雁和野鸭在窃窃私语;金银莲花悠悠地浮在澄澈水面上;水菜花正在和大薸、以及水葫芦争夺地盘;远处田埂上的野生稻看起来就像是杂草;而警惕打量着四周的倭松鼠只关心到哪儿去觅食……
季节变换悄无声息,然而,被忽视了不代表没有发生,就如同近年来一些动植物在渐渐减少,直至最后悄悄地消失。事实上,保护海南珍稀动植物的警钟早已经敲响,需要被关注的物种除了在高山深海里,还有许多也许就近在咫尺。
“白花草”——水菜花
“这种花就浮在水上长,根细细长长的,以前在我们这很常见,现在到水清一点的池塘沟渠中还能找得到。”看着叶片如薄纸片漂在水面上、白色花瓣中藏着淡黄色花蕊的植物,家住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云庵村的村民林清并无多大兴趣。他说,当地人都把这种植物称作“白花草”,也没听说过有药用价值,算不上稀罕物。
但老林不知道,他眼前这朵不起眼的小白花,学名叫做“水菜花”,属于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在关注植物的专家眼里,它算得上稀罕物。
“水菜花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可作为湿地水质的指示性植物,科研价值也很高。”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驻海南自然保育主任、UNDP-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专家卢刚说,水菜花一般生长在淡水沟渠或池塘中,在中国只有海南有,而目前他只在羊山地区发现有分布。
但羊山地区的水菜花生存空间也在受挤压。
“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对水菜花的影响是一方面,而水质的影响才是最主要的,水质一旦变差了水菜花就没法生长。” 海南松鼠学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负责人高高说。在今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松鼠学堂和MCF深圳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制作并放映了微电影《水菜花之殇》,期待引起公众对保护水菜花的关注。
水菜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是极为稀少的淡水水生植物,而且还在于其对水质的洁净度和清晰度要求很高。“所以水菜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水质监测员,它只长在非常干净的水里面。”高高说。
“由于当地使用除草剂、农药、化肥以及洗涤剂等大多未经处理直排外环境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湿地水质条件受到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情况并不乐观。”卢刚担心地说,除了受水质被污染和外来入侵物种肆虐生长影响以外,生境变化、湿地丧失同样会对水菜花造成巨大杀伤力。
“水稻祖先”——野生稻
和水菜花一样,野生稻的生存也面临着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威胁。
海南农作物古老品种丰富,而野生稻资源就是海南重要农作物遗传资源之一。据《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数据显示,海南是我国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野生稻品种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我国发现的全部3种野生稻种类。目前海南已发现野生稻居群150多个,其中普通野生稻居群130多个,疣粒野生稻居群11个,药用野生稻居群6个。这些野生居群零散分布在本岛陆域18个市县。
野生稻的生长在羊山地区可以找到,乍一看,它的外形酷似杂草,只是比农田里种的水稻更绿,长在河沟、水塘边有水的地方,有节有芒,看上去似禾非禾。据当地村民说,以前他们常常把野生稻当成青草,割回家喂牛羊。
“从2012年起,我们就组织志愿者团队对羊山湿地进行生态调查,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证明海口羊山地区的湿地有一些普通野生稻的分布。”卢刚介绍说,野生稻从外表看和杂草没有多大区别,难以分辨,目前他们在羊山地区发现的野生稻多是少量株数零散分布,不成规模。
据了解,野生稻1992年被正式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物种,生境被破坏是造成野生稻面积大量缩减的主要原因,一些曾经记载野生稻生长的分布点已经消失。
为什么一株不起眼的野生稻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这可以从全世界最知名的一株野生稻说起。当年袁隆平在三亚荔枝沟的野生稻田里发现了一株野生稻,他以这株野生稻为祖本,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绿色革命”。
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的“杂交水稻”的“母亲”(母本)就是海南的一株野生稻。“如果没有野生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说,许多植物的重要性还未被广泛认识。
对于野生稻特有基因的研究今天仍在继续,人们对野生稻的探索并未止步。而野生稻生存点的大量减少,很可能让我们永远失去一些尚不认识的特异基因,如果丢失,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独特的凤仙花”——水角
一株渺小的植物,有些人可以熟视无睹,有些人则会为它们的生存状况时刻牵动着内心。
对于珍稀水生植物水角,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种质资源库采集员张挺就曾有过“跌入谷底”的失落和“失而复得”的惊喜。
张挺的工作是负责搜集全中国比较重要的野生植物的种子资源。
2014年4月至10月,他与同事刘成和亚吉东数次来到海南,进行野外采集工作,野外采集的目的就是采集海南特有类群,在中国仅分布于海南的种属植物。“采集的过程的确很辛苦,经历了一波三折,特别是寻找水角。”张挺说。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水角是凤仙花科属下一年生水生草本,在国内仅分布于海南,一般生长于湖边、沼泽湿地或水稻田中。由于环境变化,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张挺他们在采集前只能查询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标本,并且存在标本陈旧、采集信息缺乏等问题。
张挺回忆,从2014年4月份开始,他和同事根据资料记载的有限线索,前后三次到陵水和三亚两地,在当地植物专家的帮助下寻找水角的踪迹,但每次都失望而归。“我们当时都已经失去信心,觉得这一海南特有物种是采集不到了”,直到10月份,他们第四次来到海南,经多方寻找,最后在海口南郊的一处火山岩涌泉湿地找到了美丽的水角。
据介绍,凤仙花科仅有水角属和凤仙花属两个属,其中水角属为单种属,寻找到水角对研究凤仙花科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
谈起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先后四次跨越千里的采集经历,张挺说他们在那次采集中共计采集到100科、175属、185种、212号实验材料,包括中国仅分布于海南的钩枝藤科、刺茉莉科、盾叶苣苔属和山铜材属等海南省特有属,同时还包括在分类系统上比较重要的一些类群,如须叶藤科、吉粟草科、雪香兰属、榄李属等。
但在采样的过程中,他和同事也发现,随着农业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海南岛的很多植物生境已经消失,原采集地很多已经被开发。“特别是水角、刺鳞草这类位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很多草本,已经很难再觅到它们的踪迹,对于这部分生境脆弱的物种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张挺感叹,相比于水角“失而复得”的惊喜,人们更应当珍惜保护好她当下的娇媚。
“诗经名草”——海丰莕菜
花梗细长、五瓣黄色花瓣钻出水面绽放,花瓣边缘还点缀着独特的流苏,叶片如荷叶般漂浮在水面……这一美丽的水生植物是“海丰莕菜”。在《诗经》那首著名的开篇《周南·关雎》中,吟咏传颂千古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令人无限遐想,莕菜因为沾了窈窕淑女的光,变得高贵神秘起来。
早在1912年,海丰莕菜在我国广东就被发现,但此后102年,这种“高贵神秘”的植物销声匿迹,国际植物界再无相关发现资料,《中国植物志》等权威植物著作也无记载。2000年,《广东植物志》编纂者在没有见到活体及标本的情况下,依据相关资料,将其列入莕菜属,处理为疑似种(未正式发表的物种)。
直到2013年12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态专家肖克炎出差到海南时,在文昌龙马地区野外采集到一种莕菜属植物,属未知植物标本,并将4株活体植物带回武汉,种在该园。随后,该植物园科研人员对这种植物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形态、解剖和分类研究,又经与香港标本馆保存的一份残缺标本对比,最终确定它正是海丰莕菜。
被植物科研界认为已经“灭绝”102年的水生植物海丰莕菜,才重现绰约风姿。
今年2月24日,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主管陈辈乐在文昌野外考察时,偶然在一小片湿地里看到海丰莕菜。“它的周围还有伴生的猪笼草、黄花狸藻和水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植物园。”陈辈乐说,发现海丰莕菜的地点是一块低地,水质清澈,水生植物茂盛。出于保护这一物种的考虑,他并未透露这片海丰莕菜生长的具体位置,他认为当地应加强对低地环境的保护。
据了解,当时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在确定海丰莕菜“重现”后,就对海丰莕菜的植物类群进行了重新描述,并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对物种濒危等级的划分标准,确定它为中国特有的水生植物极度濒危物种。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