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3年大变见闻
从“乱象丛生”到政通人和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3年大变见闻
■ 新华社记者 金敏 傅勇涛 余晓洁
3年前,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群体性治安事件屡发,群众晚上不敢出门,司机天黑不敢上路,干群矛盾突出,有的村干部甚至在房前安装摄像头以防万一。一场“国电”项目选址事件,使这个县的干群关系“雪上加霜”。
然而,今天的乐东大地,记者耳闻目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国电”首台机组提前半年并网发电,创造了全国同类项目工期最短的奇迹。为修建海南中线高速公路,基层干部带头砍掉丰果期的芒果园,村民忍痛拆掉刚建好的新房,还主动给烈日下工作忙碌的党员干部端茶送水……
过去征地拆迁工作“一征就闹”“一拆就打”,现在18天完成西环高铁项目3209亩征地,8天完成中线高速公路7131亩征地,没发生一起阻挠事件;殡葬改革,一年多时间顺利搬迁11.2万座坟墓;环境整治,不到两年时间获评省级卫生城市,甩掉全省“脏乱差”典型的帽子。乐东到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安定、政通人和的可喜局面。
民怨“井喷”:
“乱象丛生”伤民心
乐东县地处海南岛偏远的西南部,是省定贫困县,也曾是“全国治安混乱重点整治县”。
家住乐九公路边的抱由镇延红村村民罗敏告诉记者,前些年乐东治安很差,从沿海乡镇到县城几十公里,一些路段成了车匪路霸的天下,一次劫车就敢敲诈30万元。有的村民私藏枪支,“吸毒仔”大白天入室盗窃,搞得村里鸡犬不宁,田地弃荒。
“看到路边的垃圾山,就知道到了乐东。”对家乡环境的脏乱,海南省农业厅干部小陈告诉记者,在九所镇前往县城抱由镇的交叉路口,有一座占地30多亩的垃圾山,几里外就能闻到臭味。
干群关系势同水火。2012年初,严重缺电的海南准备在莺歌海、佛罗、尖峰3镇选址建设“国电”西南部电厂。在3个待选址镇相继发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中,不少基层组织散了、乱了、瘫了,有的村支部书记公开辞职;干部进村,群众不搭理,甚至敲锣打鼓起哄,用玻璃碴扎汽车轮胎;干部说话没人信,做事没人跟。
当时,记者深入事件现场采访,不少群众反映,此起彼伏的闹事原因看似因“国电”而起,其深层原因则是对干部脱离群众,不作为、乱作为,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群众怨气的一次“井喷”。
对乐东出现的“信任危机”,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决定调派海口市政协主席林北川任乐东县委书记。
时年55岁的林北川临危受命,到任的第一天晚上,他就住在了矛盾比较集中的黄流镇。
第二天凌晨4时,他雇了一辆三轮车穿行在镇墟的大街小巷,和早起的中学老师、农贸市场摊贩、餐馆老板、三轮车司机亲切攀谈。
“一天难保三餐的人领不到低保金,开轿车住楼房的人却能吃低保?”“莺歌海等沿海几个镇因海水倒灌,长期喝苦盐水,为什么不解决饮水问题?”“街道路灯坏了为什么长期无人管?”“村干部对土地矛盾纠纷拉偏架我们该找谁解决?”“镇上八成人不认识镇长,还指望他帮我们办事?”
面对百姓尖锐的提问,“感觉脸红语塞,民生问题群众不满意,民心受伤,怎么会信任政府?”林北川说。
铁腕治“疴”:
向“漂浮”痼疾开刀
找准了群众怨气的症结,新一届乐东县委县政府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林北川带头拿自己“开刀”,以解开群众的心结。
在全县环境卫生整治中,林北川负责联系九所镇,他当了7天清洁工,带头打扫垃圾、清洗街头槟榔污渍。但第一次卫生评比,九所镇最后一名。当天晚上,他就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作了检讨。
精简工作队,是林北川上任后砍下的最重一道“板斧”。原来全县工作围绕“国电”项目一个中心,派出的庞大工作队达到1097人,把几个沿海镇的宾馆包完,不仅吃、住、行花费很大,而且群众非常反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工作队精简到93人。打破体制束缚,派出在群众中威望高,政治立场坚定的领导带工作队驻村。县委书记林北川带队去莺歌海镇,县人大主任韦忠清和县政协主席张国栋分别到尖峰镇和佛罗镇。4个多月时间,工作队走访三镇农户95%以上,达到5万多人次。
以此作为突破口,全县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干部队伍作风整顿,“新规”规定,乡镇逢周末,书记、镇长必须有一个带班,如果检查发现离岗,严格处理,绝不姑息。4次查岗,志仲镇党委书记卢某某不在,第一次是周末下午4时回家,第二天早上9时上班,检查组提出了批评;第二次给了警告,第三次提出了严重警告;第四次零时过后检查,他又不在岗,当时县委书记和县长正在省里开会,就用电话征求各位常委意见,2时40分大家一致同意对卢某某就地免职。清晨6点钟,新任书记到岗。
被群众最为称道的是,县委常委会八成开在基层乡镇。县委常委秘书李钊说,省里重大会议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连夜赶回,传达工作精神不过夜。遇大事立即通知,常委们从四面八方迅速赴会,夜里十一二点钟开会是常有的事。常委会开得“接地气”,机关干部下基层成为一种风气。
“四级联动”:
打硬仗“一呼百应”
“国电”项目平稳落地后,乐东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坚持“重大项目,党建先行”的理念,推行“县领导挂帅、机关干部驻点、镇干部配合、村干部参与”的四级联动工作模式,这种“暴风骤雨”式的工作方式,促使大批机关干部沉下基层、镇村干部更是主动担当,以身作则。
在征地拆迁、打击违建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使“四级联动”机制充满活力。千家镇永益村党支部书记荣成秀得知中线高速公路征地涉及自家苦心经营了25年、面积36亩的芒果园,尽管每年至少损失10多万元,他还是主动向镇里提出,从自家的芒果园开始征地。
在推进殡葬改革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并以“踏破一双鞋、磨破一张嘴”的劲头,松动了群众根深蒂固的丧葬传统习俗,改变了沿海群众“宁毁一间房,不搬一座坟”的观念。第一个搬迁家族坟墓的是县民政局局长邢琼尧,然后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把自己家族的坟墓迁入公墓,随后成千上万的群众纷纷跟进。全县21个月迁坟11.2万座,为沿海开发腾出了70多平方公里的黄金地块。
在黄流镇商贸城棚户区项目改造中,县工作队员用两年半时间,开展前期摸底调研、思想疏导工作,仅用35天就拆除了9万多平方米商铺,并使这些搬迁商户的经营活动井然有序,无上访、无投诉。
据乐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淑天介绍,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之后,县委县政府又不断深化“四级联动”模式的内涵,以党建为平台,建立了“书记抓、抓书记,组织部门业务指导抓,机关单位对口帮扶抓,党员干部驻点具体抓”的新常态四级联动模式,并把提升村干部办事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县委组织部一方面举办“两委”干部培训班等各类培训50余期;另一方面制定实施了《村级班子民主议事决策规则》等四项制度,规范办事行为。
为确保镇村两级组织有能力、有财力为群众办实事,县财政还压缩机关办公经费30%,共计1600万元投入镇村工作。2014年起,镇里的工作经费从10万元至20万元,提高到250万元至350万元,村里的工作经费从2000元提高到20万元至40万元不等。
“真心真情”:
办实事重聚民心
乐东县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下大力气解决为民服务“最后半公里”问题。
记者近日来到黎族同胞聚居的万冲镇山明村,这个村离镇政府和场镇较远,村民办事很不方便,但现在村里建起的事务代办点,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在这里,村民可以办事、购物、销售、金融“四不出村”。现在全县188个行政村(社区),已有78个偏远村设立了这样的代办点,为村民代办各种民政事务、申办小额贷款、邮递服务、交付手机话费、代销农产品等20多个项目。
70多岁的黎族大爷王文理告诉记者,他患白内障多年,最近听说海南省慈善惠明医院可以为患者减免手术费用。一大早,他来到村代办点,值班的文书林辉听明来意后,很快就帮他开出了证明,并负责接下来与镇政府和医院联系。“一餐饭的时间就把这件大事搞定了,接下来的事由村干部帮着办。”王文理大爷乐呵呵地说。
乐东低保工作长期处于混乱的管理状态,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作为、不担事,很伤老百姓的心。县民政局在大安镇长达6年没有受理审批过1户低保,在新常态“四级联动”模式下,县委派出专项工作队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县纪委立案查处了县低保办主任吴某某失职渎职案。全县共确定符合条件低保户7214户,清退不符合条件的现享受低保户2061户,将新申请对象5884户纳入城乡低保范围,温暖了低保户的心。
乐东县委、县政府还把看护好青山绿水当着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来抓,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下决心关停了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高产值的钼矿厂,投资1个多亿对1100亩佛罗湿地公园、1331亩九所镜湖湿地公园、749亩县城湿地公园进行保护性建设。
乐东县委、县政府通过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据乐东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李永群介绍,近3年全县投入民生资金73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的77%,解决了沿海12万人的饮用水问题,修整了154公里村道,7500多亩田洋;筹集资金1.6亿元,完成4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使1633户7741人脱贫。县城新修和扩建了15条街道,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海口10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