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力推海洋经济先行

16.10.2014  17:16

  中新社青岛10月16日电 (记者 董冠洋)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中国力推海洋经济先行,致力串联、拓展与沿线国家间的利益交汇,构建更广领域的共同福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中国与亚欧非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海洋日益成为各国经济资源流动的重要通道。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在中国官方将“建设海洋强国”确定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其所提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究竟为何,又如何推进?

  在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详细解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思路,是以海洋将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沿海各国连接起来,统筹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以保障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全面合作、构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形成政治稳定、经济安全、文化包容的区域合作。

  中国的海洋经济在过去数十年间取得长足进步。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313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7.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

  当前,以科技创新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式。各国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合作,将有助于各国通过稳定资源流动,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形成互利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在中国官方提出的多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合作倡议中,加强海洋经济合作,打造海洋经济合作伙伴经济网络居首。

  “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为抓手,扩大海洋经济合作,推动对外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张占海鼓励海洋产业“走出去”,增强涉海企业国际化运作与合作能力,提高海洋经济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以开放视野、创新思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利用中国与沿线国家已有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借助既有区域合作平台,推动国际合作”,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贵斌说。

  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中心韩兴勇看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让海商先行,特别是民间的海商通过多样贸易通商,实实在在的互惠将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推动蓝色商路,离不开航运的安全与效率。不同于古代,如今的海上运输不仅数量大、船只多、频率高,在安全保障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国家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郁志荣建议,建立有关海上运输安全信息的互相通报制度,通过培训等途径加强对沿海国海上运输的安全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人为海运事故,通过各国协调和协商采用分区划块的方式,负责海难事故的救助和救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福祉相交,互惠先行。纵然蔚蓝大海并不平静,在合作中发展,在分享中共赢,或许是宽广包容的大海最智慧的启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