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用爱守护孩子们的白衣天使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全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次被内蒙古区直机关团工委、卫生厅团委、医院及医院团委评选为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年度先进个人……这是一个平凡的护士工作12年来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荣誉不能代表一切,但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的杨晓玲,用这样的成绩证明了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1982年出生的杨晓玲,自参加工作以来,就用爱心和责任心,打造出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的“金字招牌”。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科里需要人加班的时候,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抢救病人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在任儿科团支部书记期间,杨晓玲带领科室广大团员青年,八年间无私关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每年组织医护人员为福利院的孤儿义诊两到三次,累计为孩子们捐款捐物上万元。2011年,她所在的儿科青年集体被团中央、卫生部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杨晓玲护理的孩子即将康复出院,孩子的家长给孩子和杨晓玲合了个影。团内蒙古区委供图
“一针见血”用爱守护孩子的 健康
2002年,杨晓玲以优异的成绩从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卫校毕业,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工作。在这里,杨晓玲一呆就是12年。
刚到儿科的时候,杨晓玲还是一个新手,总是感觉工作无从下手,孩子哭闹也不会安抚,看到带自己的老师们应付自如,感觉老师们的技术都很高超,特别羡慕。为了取得患者的信任,杨晓玲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刚参加工作时,杨晓玲曾护理过一个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刚开始,因为杨晓玲是新来的,小女孩的家人不愿让她扎针。杨晓玲说:“虽然我知道,患白血病的孩子,因为化疗血管很不好扎,患者家属的反应也属正常,但当时心里还是挺难受的。”这件事成为杨晓玲刻苦专研的动力,她暗下决心,一定把技术练好,一定得让更多孩子接受。杨晓玲在扎针的技术上狠下功夫,为了自己亲身体验扎针的感受,摸索怎样减少疼痛,怎样一针就能扎准,她生病时刻意自己给自己扎针。久而久之,患者和患者家属都知道了,医院有一个护士,扎针特别准。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主动找杨晓玲扎针,慢慢的,“杨一针”的称号在患者和同事中流传了开来。
松留住是杨晓玲曾经护理过的一个孩子,因为身患白血病,松留住经常要进行化疗,杨晓玲每天给他进行口腔、会阴护理,陪他玩游戏,给他讲故事、买玩具。杨晓玲说:“过年过节的时候,其他的孩子输完液回家过年,白血病的孩子是不可以回家的,我就多照顾着他点。”长时间相处下来,杨晓玲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遗憾的是,最终松留住还是走了。同事告诉杨晓玲,松留住最后说的一句话是“晓玲姐姐,快点救救我”,杨晓玲说现在每每想起这个孩子,她心里都会特别难受。
用技术与态度 创造“生命的奇迹”
2013年,一名孕妇被送到了内蒙古医院,治疗过程中,胎儿仅27周就出世了。宝宝出生时,体重仅800g,出现重度窒息缺氧,全身发紫,哭声微弱。早产孩子出生以后,产妇恳求医护人员“救救我的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杨晓玲和同事们进行紧急处理,将胎儿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采取保温吸氧等措施,在50多天的救治和护理过程中,杨晓玲和同事日夜守着胎儿,关注胎儿变化。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他们成功攻克难关,胎儿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而另一个出生后体重只有700克的宝宝,经过他们26天的救治,不但活了下来,且体重还增加了300多克。杨晓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参与救治的这两名极低出生体重儿,创下了内蒙古最小早产儿抢救成功的纪录,这在全国也属罕见,是生命的奇迹。
杨晓玲(左一)与同事们在一起。团内蒙古区委供图
2012年,杨晓玲等三人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大赛,夺得了医疗护理团体第一名,儿科护理组个人第五名。
儿科护理与其他科室不同在于,面对的是一群孩子,琐碎的事情比较多,与成人就医不同,护理孩子不仅仅只是护理,更多的还有陪伴的成分在里面——陪孩子聊天,逗孩子开心。孩子对待医护人员会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没有好感就会抗拒护理。要有前期铺垫,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接受治疗。儿科相较于其他科室不仅更辛苦,还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杨晓玲说,“因为孩子太小,得自己去判断、摸索,观察要更耐心更细心。技术、服务态度、沟通方式等都比其他医护人员要求更高,既要跟小孩沟通,又要跟家长沟通,方式方法都有很大区别,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
儿科是特别忙、特别脏、特别累的科室,杨晓玲很多之前的同事都调到其他科室,但杨晓玲坚持了下来,她说:“孩子的纯真深深吸引着我。看到一个个孩子经过精心护理逐渐健康起来,那种成就感真的让我很满足,这种体验是其他东西换不来的。”
杨晓玲正在护理一位患儿。团内蒙古区委供图
幸福不能用物质衡量
儿科护理工作很多人不爱干,因为累,因为琐碎,需要付出很多,包括时间和精力。“工作总是需要有人来做的,既然要做,就要把它做好。我并没有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考虑金钱或报酬,就像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能单纯用物质衡量一样。这份工作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自己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工作中还可以帮助到很多人,这让我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充实。”杨晓玲说。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也是这样想的,得了那么多荣誉,在我心里最重视的还是患者对自己的一个肯定。”杨晓玲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面对自己的护理事业,她希望自己护理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地出院。
不久前调任内蒙古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后,杨晓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打算进一步学习深造,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前段时间,杨晓玲申请了一个院内的科研基金。“活到老,学到老”,白衣天使杨晓玲一直用无私的爱与精湛的技术呵护着孩子们。(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徐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