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琼海《更路簿》博览馆:古老渔具见证渔民智慧

27.06.2016  22:10

  古老的《更路簿》上,标注着茫茫南海中一个又一个渔场,海南渔民更是借助《更路簿》每年秋天乘北风南去,一年一个来回。他们在南海中如何作业?又是凭借何种工具从南海中获取大海对他们的馈赠?

  南海循史

  在琼海市潭门镇一家民间自费建立的《更路簿》博览馆中,收藏着十多件南海传统渔民赖以生存的传统捕鱼驾船工具:椰叶制成的蓑衣、木块拼凑的木屐,还有竹竿连接平头小铲制成的砗磲铲……

  木帆船时代,如果说《更路簿》是他们千百年来的行路指南,这些从大自然中获取原材料制成的古老工具,则是他们在南海中的生存利器。

  传统渔具凝聚着渔民千百年的智慧

  “和《更路簿》一样,这些工具都是海南渔民千百年来向南海讨生活时的智慧结晶。”站在摆满这些传统渔业工具的《更路簿》博览馆内,潭门老船长王书保这样解释,当年,渔民就是靠着这些工具,在南海生存下来,耕海牧渔。

  作为一个曾用《更路簿》在南海航行无阻的老船长,王书保觉得有必要将老一代潭门渔民的航海文化留存下来——这些都是他们千百年来在南海作业的证明。于是,他的儿子在自家贝壳工艺厂厂房内开设了《更路簿》博览馆。

  这些年,博览馆创办人走访了很多潭门老渔民,将他们这些差点被当成废品丢弃的传统渔具一一搜集起来,摆放在博览馆中的《更路簿》旁,在向参观者诉说《更路簿》奥妙的同时,也展现着渔民在大海中的生存技能。

  在这些传统捕鱼工具中,有一种铁铸的海参钩。这种特殊的工具外形奇特,沉重的铸铁坨上一端连接着三个刺钩,一端系着细细的麻绳。王书保说,这种工具是中国渔民曾经在南康暗沙、北康暗沙附近捕捞墨瓜参时必备的工具。

  拿起这个海参钩,王书保介绍说,南海中的那些诸如南康暗沙、北康暗沙的暗礁,往往潜藏在透明的海水之下,从海面上透过一片碧绿的海水,可以看到海底的珊瑚礁和各种海洋生物,往往不知情的人以为跳下去就能触到底部。其实这里的海水的深度可能达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这就需要通过绳子慢慢放下海参钩,让三根铁刺钩扎中珊瑚礁上的海参,再提着绳子将钩到的海参一点点提上来。这样就避免了没有水下呼吸设备的渔民,对于那些在几十米水下的海参看得着、捞不到的尴尬。

  “一件海参钩,就足以证明渔民的智慧。”王书保说,这些工具不曾在史料中记载,制作工序只在渔民之间代代相传,这些工具可谓凝聚了渔民们千百年来的智慧。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海南符合条件贫困户2017年将纳入低保 享救助政策
  省政府近日出台了《海南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海口网
游客在三亚一酒店泳池内意外死亡 家属获赔50万元
  时值岁终年末,旅游审判庭在忙着结案的同时,海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