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农村豪赌 法治去哪儿了
一年打工存不了两万元,没想到过年几场牌就输掉一大半——春节期间,安徽省的一些农村青年向记者反映,过年亲朋好友聚会都会摆上牌局,有人甚至将一年的辛苦钱输了个精光。(2月14日新华网)
“麻将牌一响,几头猪白养。”农村豪赌的危害,首先当然是财产配置上的问题。紧接着,还有赌瘾层面价值观的异化;再接着,类似当年贵州凯里爆炸案等农村恶性事件,往往也是村间赌场的“副产品”。
这些道理,老生常谈。逢年过节,农村禁赌就成了头等大事。说起来,就是远离赌桌、欢乐过年;但在乡头村尾,麻将纸牌交相作响,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检索新闻可知,即便是2016年春节,赌博风行于农村,远不只是安徽一地的忧虑。
于是,对症下药,最时髦也最轻佻的“药方”,就是所谓乡村文化建设。赌博是没文化的,聊聊诗歌谈谈音乐当然是很有文化的。不过,生活不是随意捏合的魔方。眼下,指望扎实的农村文化建设来从根子上禁赌,可能也只是“想得美”。一来,农村空心化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城市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快。1978年城市化率为17.9%,2014年城市化率为54.8%,约7.5亿人生活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住进了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楼房只是春节有人住而已——这个时候,砸进基础设施等公共供给来涵养农村文化建设,不谈性价比,恐怕“对象感”都要成问题。
二来,农村也在由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与城市化对应的,是农村社会内部的生态系统,无论是生产生活与经济模式、还是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结构性变化。为何春节农村豪赌成风?引用新闻的分析,是因为——前几年大家互相攀比房子、车子,这几年,很多人都在城里买了房,过年回来也就呆个上10天,因此牌桌上的“票子”成为有没有挣到钱的最直观“证据”——如果再多问一个为什么?说到底,是因为这些赌桌上的成年人,彼此越来越陌生,他们对各自经济状况及生活状况并不熟悉,于是只能在豪赌中,检阅人生价值的成色。这样的一群人,从根子上说,其实已经没有办法坐下来熟稔而亲切地谈文化、聊艺术了。
还有一个理想主义的药方,叫做“忙起来就好了”。但中国的春节,本就是一个“闲节”,是休养生息、联络情感的节日;要大家回到农村继续热火朝天干事业,似乎并不是很现实而美好的事。
农村平日的“空心”与城市春节的“空城”,是复杂社会心理与经济发展下的中国式镜像。禁绝豪赌,并非不可能。靠素养或文化,固然治本,但对于眼下碎片化的中国农村,已经太过艰难;最捷径的办法,不过法治二字,这个底线的杀手锏,当真在基层有点分量的话,起码也会少让一些赌徒走向家破人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