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资源过苦日子 海南传统民居如何变旅游财富?
11月6日上午,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道堂村委会三卿村村口,老人聚在一起闲聊,孩子满地玩耍,由于多数年轻人出外打工,老人和孩子就成了村里的主角。
村民王兰荣站在邻居家正在兴建的二层水泥新居前羡慕不已,她拉着记者来到她家在老村中的房屋,这是一栋火山石传统民居,房内光线昏暗,王兰荣上了年纪的母亲长年在此居住,她平时在外打工,回来时会在石屋里凑合住一下,“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住上新房子?”
守着好资源却过苦日子
三卿村是琼北地区保存完整的火山古村落之一,村中历史遗迹颇多,古碉楼、火山石古道、火山石古巷、火山石古屋遍布村中,节假日常有游客慕名前来参观。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开发,三卿村民守着好的旅游资源却“没饭吃”,村民收入低,村庄日益空心化,古老的民居更面临衰败的危险。
“我们村约120户,500人,全村火山石古民居100多栋,其中保存完好的、大的典型的古石屋就有45栋。”三卿村村民小组组长王杰谈到村里的旅游文化资源就停不了嘴,从村里的各类火山石古碉楼、古石门,到完整的火山石古巷、环村的火山石古城墙、火山古井、村周边典型的火山地质景观,再到村里的八音、拳法、石雕石刻,他样样如数家珍。
王杰在三卿村土生土长,大学毕业后在旅游公司工作,期间他曾多次安排香港等地的旅行团到包括三卿村在内的羊山地区进行特色生态乡村游,在他看来,无论是做科普、体验式度假,还是一般的观光游览,三卿村都有着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极大优势,只可惜多年来一直没得到有效开发,始终“养在深闺人未识。”
也正是出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考虑,去年,三卿村民将王杰请回村里做了村民小组长。“大家还是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富起来,达到农村就地城镇化。”
传统民居面临保护开发难题
2013年底住建部启动全国传统民居调查工作,于10月将调查成果汇编成三大本《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其中海南有10种传统民居类型入选,三卿村的火山石民居是琼北民居的重要一种。
尴尬的是,各类传统民居几乎都面临着三卿村同样的开发保护难题。参与此次传统民居调查工作的雅克海南总建筑师陈德雄说,琼北民居因建筑材质等原因,相对海南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保存还是相对比较完好的,像黎族船形屋的保护形势就比较严峻。“船形屋就有高脚的、矮脚的和地居式的不同分类,但我们这次调查,高脚的已看不到了。”
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是海南省船形屋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但现在白查村,这种房子基本没村民居住了。
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之一、海口市人大城建与环资工委委员付海涛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船形屋太过原始,和现代生活习惯差距太远,面临着保护和居住舒适度方面的两难选择,这同样也是火山石民居保护上的难题。
付海涛说,还有就是建筑传统工艺的传承上,以琼北民居灰塑技术为例,传统上要学5到8年才能出师,现在让年轻人学这么长时间明显不现实。
引入公司运作或成破题关键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孝京认为,尽管传统民居很有特色,但由于建筑材质等原因,如木头会腐烂,不少民居成了危房,如果不进行合理开发,将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那么这些民居很快会坏掉,所以最好是引进企业进行投入,在保护基础上吸引游客参观,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也增添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一定要将企业、农民和政府三者结合,这种模式才是最好的。”陈孝京说,单纯靠农民,资金没有来源,也不懂市场;政府虽可对部分村庄投入建设资金,但对于整个传统民居村落的改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老房子不能满足旅游入住参观要求,要加固房体,修缮墙体,要新增厕所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开展旅游营销。
对这点,王杰感同身受,没有导游、没有专业公司运作,三卿村的乡村旅游是做不起来的。他对三卿村未来的产业规划和商业模式是:村里成立合作社,农民以自家的财产入股,再引入投资人与合作社组建公司,由公司对三卿村资产进行整合、包装和运营。
在王杰的计划中,包括将古村现有的村民搬至新村安置,对古村的石屋石巷不再拆除破坏,保留原有状态,并将周边的环村热带雨林带,甚至邻村儒穴村废墟、火山都包括进来。目前,已有多家旅游公司对开发三卿村表示出了兴趣,石山镇政府也把打造火山民居文化旅游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胡杰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