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建小区生活配套不足 已形成不良循环
代表委员献策新建小区生活配套不足:
城市规划要落实 市场引导要到位
对于网友反映的一些新建成区和新建小区缺乏基本配套设施的问题,省政协委员丁竹深有同感:“我本人就住在这样的新建成区里,在新区与老区的边缘,感觉生活不是太方便。”
省人大代表孟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是,一些新建成区和新建小区配套不足的问题,已形成不良循环:因为小区入住的人少,商家不愿意进驻;商家不进驻,愿意入住的人也少。
“一般城市的生活配套要通过两个渠道来调控。”丁竹介绍说,一是通过城市规划,规划一个城市新区或者一个大的居民小区,都要在规划上配套建设一些生活设施,这是规划的调控。二是市场的引导,通过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投资商投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其投资热情。
丁竹认为,现在我省很多城市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规划调控一般是基本做到了,比如商业设施,一些城市在规划上一般会要求居住小区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配套相应的商业网点;再大一点是居住区,就必须配套相应的居住区级别的商业设施;再大就是要建设全市性的商业中心。然而,现在往往实施得不太到位,特别是一些新建成区。
目前有些投资者对一个生活配套服务市场的分析很专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很高,但他们对一个新建成区或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了解得不够。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他们更关注现状,更多的是直接看一个新建区或者新小区住的人多不多,人气旺不旺。在新区人气还不旺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不愿对当地生活配套进行长远性的投资。同时,政府在对外招商时,也往往没有将生活配套设施放在招商目录中。
在孟励和丁竹看来,一些投资人的眼光有些短浅。“最典型的就是海口的国贸区,上世纪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这片区域,居住者很密集了,10多年后才有一个大润发进入。”
“对于这种情况,政府要从政策上和公共资源上来引导。”丁竹表示,现在我省新建区在尚未建成时,商业用地往往比居住用地贵,而此时往往投资者热情还不大。她建议,在新建成区和新小区要拿出一些土地来做生活基本配套服务,将其地价降下来,从而先把投资者引进来。然后,再给一些优惠政策的扶持,让他们先把配套设施培育起来。“培育得好,小区居住的人就越多,反过来又会促进生活配套设施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孟励认为,在加强引导的同时,合理规划以及执行规划特别重要。海口等地可以借鉴一些城市的先进做法,加强对新建成区和新建小区的规划管理,根据不同的区域规模配套建设相应的超市、农贸市场,乃至幼儿园、卫生机构等。“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新建成区和新建小区对规划的执行不够,有待加强规划的执行,从而给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规划建设中,应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有长远眼光,从方便群众生活入手。”一些代表和委员提出,新区规划中应预留公共基础设施区域,包括学校、医院等。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