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收藏社团“卖名头”创收 交3万可当副会长

24.09.2014  12:17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如今什么市场都有涨有跌,惟独有一个,火了的蹭蹭涨,不火的能保值,这就是收藏市场。开玩笑说,现在现烧一个瓶子,搁两百年也是文物。没有历史价值也有经济价值,没有经济价值也有审美价值嘛。

    玩收藏好是好,但是鱼多了,再跟龙混在一起,问题就来了。市面上那么多盘子,都说是乾隆的;那么多炉子,都说是宣德的;那么多青花,都说是元朝的。那我听谁的呢?没办法,咱自己不懂,只能听专家的。

    所以,问题就是,谁是专家。您肯定说了,收藏家协会里自然都是收藏家呗。如果告诉您,在福建,您只要愿意掏上两三万块钱,您不仅能当收藏家,还能当上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根据统计,今年初以来,福建新成立的各类收藏协会就有七八个。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在漳州市区收藏爱好者人数就有3-4万人,文物交易单位、协会等社团组织800多家。但福建省收藏家协会近期调查发现,这些新成立的收藏社会组织大多没有向民政局等主管部门备案,对于入会会员也没有条件门槛。漳州资深收藏家小蓝告诉记者:

    小蓝:这个是上个月收到的,说我被选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另外一张是我被选为山西收藏家协会常务委员,我每年像这种都会收到七八张,早几年我也有打电话过去问,其实他们就是让我交一笔费用,要我交钱参加各种活动,说活动结束后会发证书什么的,我感觉好像是在骗钱似的。

    漳州市收藏协会秘书长汪海泉告诉记者,漳州800多家的收藏爱好者社团组织中,目前,经过审批的收藏协会只有一家,对于会员只会收取每年50元的会费。而此前一些收藏协会为了“卖名头”创收,大量设置虚职头衔,花2000多元可以加入会员,花两三万元可授予副会长头衔。从个人会员到常务理事、顾问再到副秘书长,这些繁杂的头衔各有价码,每晋升一级,条件就是加钱。这些协会平时不务正业,只讲收费不讲服务,只有交钱、吃饭、收礼品:

    汪海泉:讲得不客气的话,这些都没有经过批准的,有的是自己制作的,有的是挂靠什么中国国际什么那些,什么世界收藏,那些都是骗人的,也没有什么章程,就几个人凑在一起搞一下,办一个收藏证,去乡下,外省收文物,经常出事,全省各地都有发生这种事。经过政府部门规范批准的我们从来没有收费过。

    为什么很多人仍愿意花大价钱买来看似无用的虚假头衔呢?对此,一些收藏界人士解释称,原因是掏钱可以获得较好的社会名望,先花钱买名头、买奖项,然后以名头博取经济利益。正是瞅准了这一点,一些收藏协会大肆卖奖、卖名,通过组织会议就有机会与官员、业界名人合影,从中博取社交名望。而各类收藏社团组织泛滥,也带来了行业的诚信危机,一些人靠协会名头大搞“鉴宝”、“慈善拍卖”等非法经营活动,其中暗藏暗箱操作、颠倒黑白的欺诈行为。

    收藏家小柯:比如一些“鉴宝”活动,明明是伪作赝品,一副只值一两百元的字画,收藏机构出具鉴定证书以后,可以卖到三四千元。我上一次拿了一个克拉克瓷给我们市区的一个收藏协会的鉴定,他收了一千块钱,那边的专家告诉我,那个是官窑精品,值三四十万,但是后来中央台有一个鉴宝节目来我们漳州鉴宝,我也拿着我的宝贝去参加,结果告诉我是近代的民窑产品,没有什么价值,最多也就值一两百块钱而已。

    记者也曾试图联系几家未在相关部门登记的收藏协会,但这些协会却显得格外的神秘,不仅查询不到相关办公电话,也没有具体的办公地址。业内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协会基本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一般只有在古玩市场开市时才能看到协会工作人员,开展活动,不对外公开的招募会员。收取会费、组织评奖、发放证书,省内一些收藏人士评论称,眼下一些收藏协会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却忘了服务企业这一根本宗旨。除了真协会在四处活动外,一些假协会也在四处行骗。如此本末倒置,收藏界“专家”“大师”广受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