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到校”为学生好?还是另有一个调?
今年秋季,海口优质初中学校招生将参照省教育厅要做法,首次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和指标到校相结合的招生方式。6所省一级学校的1225个指标到校计划将按各小学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毕业生人数进行分配。各小学要参照《海口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册》评价体系的内容,推荐小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各项指标优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届优秀毕业生。(据6月30日《南国都市报》)
看到校指标的推荐程序,先由学生申请,再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成的班级审核工作小组审核、综合比较,遴选出优秀学生报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再分类排名,最后校长同意后签字。整个过程犹如让学生们过了一次次筛子,而筛子网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完全是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初步决定,以及由校长最后签字。如此一来,争指标就成了争班主任、科任老师和争校长,这其中会不会产生暗箱操作,相信谁也不敢打包票!
而1225个到校指标,看似不少,但相对于海口市众多没有被划进这几所学校片区的小学应届毕业学生们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笔者在想,指标到校真的是为学生们好呢,还是有另一个调调?
指标到校后,对于没有在这6所免试划片就近的优质初中学校的小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上优质学校的机会。如果能争的一个指标,那么肯定将会乐得合不拢嘴。但是对于这个学生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学校来说,可能就是灾难了。要知道,被筛子过了一次次之后,还能剩下什么优质生源呢?生源质量势必会降低,它们又如何在中考中取得好名次,以此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质量呢?
其实,指标到校吹响的是为这6所优质初中学校召集优秀生源的集结号。如果学校推荐的学生都是严格按照程序,没有丝毫个人感情的推荐,那么这6所学校得到的可能将是整个海口最优秀的学生。优秀学生加上优质学校,强强联合,要想不优秀都难。指标到校政策其实就是对优质学校的政策倾斜,这更会加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所以,要想破解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免试划片就近和指标到校相结合的政策,不如免试划片就近和师资到校相结合,给一般学校政策和师资的倾斜,让其慢慢地也有机会成为优质学校。假设一下,如果学校都成为教育水平差不多的优质学校,家长们还会为孩子们挤破脑袋择校吗?(赵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