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位海南籍姑娘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舞台上“折柳寄情”

22.02.2022  10:3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送别环节的一出“折柳寄情”再次上演极致的中国式浪漫。80名舞者和365位普通人通过“柳枝”这一意象惜别奥运,传递祝福。

  在这80位演绎“垂柳图”的舞者中,有3位海南籍姑娘。她们都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以下简称“首师大舞蹈系”),分别是:2019级学生王慧、2020级学生陈洽和2021级学生王念念。2月21日,海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独家连线采访了这3位海南籍“柳枝女孩”。

  图为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就读的海南籍学生王念念,她参演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节目《折柳寄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还没开始表演,我的手机就已经响个不停了!”首师大舞蹈系2021级学生王念念去年从海南中学考取首师大,刚上大一就有幸参与冬奥会闭幕式的表演,她所有的亲友都为之感到骄傲,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她出场。王念念告诉记者,《折柳寄情》是冬奥会闭幕式上为数不多的表演性节目之一,导演组对这一节目的用心从选拔环节就可见一斑。王念念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轮面试选拔时,导演组将所有参选者分组,每一组随机抽取不同的题目进行即兴表演。她抽到的是表演“雪花”。后来她才知道,考核题目其实是一个“伏笔”,大家抽到的基本都是“浪花”“水”等会因为风的吹拂而产生“起伏”的意象,这些意象跟她们要表演的“柳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图为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就读的海南籍学生王慧,她参演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节目《折柳寄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说起训练的日常,毕业于海南华侨中学的首师大舞蹈系2019级学生王慧第一个感受就是累。去年11月份被选上后,第一次训练就有6个方案让她们学习,每一套方案都是完全不同的走位和动作。“围成圆圈的部分是花最多时间训练的。”在王慧看来,这个3分钟的节目动作不复杂,最关键的其实是在短时间内做到每一次变换队形的精准统一。在《折柳寄情》中有一个片段是80名舞者围成一个圆圈,光束从地屏射出形成一棵大树的模样。导演组为了让舞者们在短短几秒内围成一个圆润好看的“圆圈”尝试了很多方法,光是围圆圈就要在寒冷的训练场上反复练上一整天。

 

  图为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就读的海南籍学生陈洽,她参演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节目《折柳寄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节目开场时,“柳枝女孩”们缓缓沿着地屏特效灯光映出的柳条纹路走出,观众被她们营造的氛围所感染。“通过肢体语言将情感表达到位是最核心的挑战。”同样是从海南华侨中学考取首师大舞蹈系的2020级学生陈洽这样告诉记者。《折柳寄情》是大型群舞节目,转播镜头不会捕捉到每位舞者脸上细致的表情。即便如此,导演组在对她们进行情感表达训练时依然不遗余力。“开场走出来的那一刻,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支柔韧的柳枝,光是练习这一段,我们不知道踮着脚踏遍鸟巢多少次”陈洽说。“《折柳寄情》的情感是有层次变化的,从最开始传达离别的伤情,到最后转变为充满希望,这里的情感转换需要我们拿捏到位。一个眼神一举手投足间,情感把握不准就完全破坏意境。”对于情感表达,王念念也颇有体会。为了让她们迅速进入状态,导演们会把节目中每一个部分的情感内核一遍又一遍细致地给她们讲解,甚至精确到每一个节拍应该是什么心情。

  为了这次冬奥会闭幕式的表演,3位姑娘都没有回家过年,但她们都从这样一次难得的表演经历中收获了珍贵的“礼物”。王念念表示,导演组的老师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舞者,她们在排练之外分享的经验让她获益良多。陈洽坦言自己被节目的创新和立意深深打动,这次的情感演绎训练大大增强了她在舞蹈学习中的情感表现力。表演经历更多一些的王慧则是更坚定了自己毕业后从事舞蹈工作的信念,因为在这样一场充满荣誉感的盛会中,她被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态度和使命感深深折服。“排练是真的很苦很累,但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它!”王慧说。

  图为参演《折柳寄情》的舞者们与张艺谋导演的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这3位海南籍姑娘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舞台上“折柳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