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出一个清新陵水

11.08.2015  11:01

记者 况昌勋 通讯员 陈思国

8月7日,吃过午饭,陵水黎族自治县市民冯胜一头扎进街边的茶馆,靠着椅子和朋友们喝着下午茶。敞开的大门外,暖热的阳光覆盖着清洁的街道,海风吹来,带进一股清新的味道。

以前,在这里喝茶,风吹进来,夹杂着的是垃圾腐臭味。”冯胜用“很大”来形容陵水卫生环境的变化。

变化始于7月。7月16日,陵水学习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省践行“三严三实”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乐东经验”,打响了“卫生攻坚战”,调动和激发全县所有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陵水城乡脏乱差现象,为陵水社会经济发展打牢“地基”。

领导带头:

在“扫地”中锻炼干部

8月7日8时30分,光坡镇镇委书记黄聪手机铃声响起,看到电话号码,他显得有些紧张。电话那头说了几句话,他的嘴角才露出微笑。电话来自陵水县委书记王雄。早上8时,王雄暗访了光坡镇的环境卫生,电话中给了6个字的评价:“没有问题,很好!

这是王书记第二次暗访光坡镇,上一次是7月29日,当时给的评价不止6个字,而是‘4辆摩托车停放不规范,3家商铺占道30厘米’。”黄聪说。

在陵水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县四套班子将县城区52条责任路段,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周三下午集中开展槟榔汁、小广告等整治清理;在乡镇、村委会,每个党员干部也有责任区,并定期开展党员干部绿色活动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成为陵水县委了解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的重要平台。王雄分析,环境卫生脏乱差成陵水顽疾,就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没有把卫生整治工作作为常态性、长效性的工作来抓,作风不严不实、不敢担当,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矛盾相互推。

据悉,陵水县委组织部将有侧重地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考核干部、考察干部、考验干部,为县委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陵水坚持严管重罚,哪个乡镇、哪个村一旦发现成堆垃圾,书记、镇长将同时予以免职。

全民参与:

在“清洁”中改变观念

晌午时分,一群身着迷彩服、手持铁锹、扫把的民兵,顶着烈日在陵水县城新中心大道上清扫垃圾。“我们这一小组13个人,任务就是将这条路清扫干净。从早上7点半,一直到下午5点半。”小组长梁任剑说,他们是来自本号镇民兵,平时在吊罗山做护林工作,这是他们第六天调到县城清理垃圾了。

在这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行动中,包括梁任剑在内的2000多名民兵是一支重要 力量 ,他们很多是来自各乡镇的居民和农民。他们与各乡镇党员干部们一起,利用一个月对全县进行全覆盖的存量垃圾清理,每个乡镇2至3天时间。

老百姓在‘清洁’中改变观念。两年前叫农民整治环境卫生,他们惊奇地说,农村就是这样;现在,环境卫生整洁了,吸引了游客前往,不少村子开始主动谋划乡村游。”陵水副县长杨振斌说,卫生改变观念,观念促进经济发展,这就是“清洁”的环境卫生带来的长远效果。

陵水县长杨文平表示,促进农旅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服务质量做强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等,是陵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的举措,而这些关系着陵水未来发展的转型升级能否顺利且稳定,关键要看作为“软实力”的环境卫生、文明素质、思想观念这个“地基”牢不牢固。

长效机制:

在“竞争”中养成习惯

清澈的溪水横穿村庄,水泥路上纤尘不染,两旁竹子栅栏内花草摇曳。沿着弯曲的村道,进入光坡镇老欧坡村村民万家学的农家小院,依然干净整洁。家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卫生之家”。这是今年7月底光坡镇政府授予的。

治标之后,是治本。陵水在镇墟开展“门前三包”评比制度,在农村开展评选挂牌“卫生之家”。万家学说,大家爱面子,好的表扬,差的曝光,大家在评比竞争中逐渐养成卫生习惯。

镇墟上的居民也在“评比”中懂得保洁。一位宣传干部说:“以前在镇上拍照片,居民不让拍;而现在,看到有人拿着相机拍,他们首先做的就是拿着扫把出来。

据介绍,陵水建立起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在镇墟建立责任段区卫生责任制,每100米设置一个卫生监督岗;按照每400名居民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

同时,陵水定期、不定期对乡镇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对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对没有实现“门前三包”责任状的商铺进行惩罚,持续性开展评比活动,出动宣传车不停地进行巡回宣传,并计划编制教材,在幼儿园至初中开设文明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