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食糖缺口量或再创新高 糖市回暖糖企“望糖兴叹”
海口网8月18日消息 (记者 李银)据统计,我省2015/16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不足50万亩,加上今年的旱灾,2015/16年榨季我省原料甘蔗的供给势必严重不足。业内人士称,面对已经开始回暖的中国糖市,恐怕我省糖企和蔗农只能“望糖兴叹”。在此情形下,省糖协建议制糖企业应着眼未来,尽早地为下一个榨季的甘蔗生产做准备,力争2016/17年榨季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我省甘蔗糖业跌入底谷
我省从气候、土地等诸多方面的条件而言,都是国内最好的甘蔗种植区,但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管理较为粗放,这是我省甘蔗生产最大的劣势,却也是最大的潜力之所在。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我省的甘蔗种植已成定局,加之遭遇史上罕见的旱灾,2015/16年榨季我省原料甘蔗的供给势必严重不足。另外,由于国内外食糖市场的激烈竞争,近年来我国的传统糖业生产遭遇了残酷的严冬,我省的甘蔗糖业更是跌入了底谷。
初步预测,2015/16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将会下降到900万吨以下,而消费量将会增长至1600万吨以上,缺口达700万吨以上,缺口量可能再创历史新高,中国食糖严重供不应求的总趋势已经确定。
省糖业协会秘书长李京说,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我省已经取消“糖蔗收购价格制定”行政审批的规定。为此,我省制糖企业要从如何充分调动蔗农积极性、迅速促进甘蔗生产恢复发展的角度,认真研究确定下个榨季原料甘蔗的收购价格,并尽早公布于众,广泛宣传,以便给广大蔗农一个“定心丸”。同时,各制糖企业仍然要注意做好广大蔗农的思想工作,耐心地给蔗农群众进行各种农作物在一定时间内综合效益的比较,使其明白从长远来说甘蔗始终是收入稳定而可靠的农作物。
糖企业与蔗农之间是真正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但在甘蔗收购价格由企业自主决定的新形势之下,这种关系必须通过认真严肃的、切实可行的、相对稳定的合同来确立和维系,否则原料甘蔗的供给难以保障,也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
李京认为,消费市场疲软的现象终究是暂时的、周期性的,糖价很快就会有较大的反弹,中国糖业的春天将向我们走来。全省全行业从上到下都应该坚定信念,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不遗余力地狠抓甘蔗的生产,从秋繁秋植开始千方百计巩固、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并努力提高单产和糖分。
多管齐下提高甘蔗效益
省糖业协会会长王达洲特别建议,各个制糖企业要特别重视通过种植秋植蔗来加速种苗的繁殖,确保明年春季或初夏有大量种苗供给大田生产。我省西部地区冬春季均相对干旱而秋季雨量充沛,秋植甘蔗出苗齐全且早生快发,生长量大,只要施放足够肥料,至次年春季完全可以采收全茎苗,而且即便是不采苗,秋植甘蔗留作原料蔗进厂也是于农于工都十分有利的。至于秋繁甘蔗种苗的来源,省糖业协会的意见是,2015/16年榨季宁愿少榨甚至是不榨,也要从现有的种植较晚的大田中,大量地择优采伐全茎苗。
此外,要尽早考虑在榨季到来之后从广西等地成批量地调入种苗的问题,要结合良种的推广不断扩大适合本地区的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要充分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甘蔗学会和各市县农技站等专业队伍的技术力量来加快种苗的繁殖、良种的品比试验和新台糖22号等老良种的提纯复壮等工作。
蔗田套种也能很好地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增加土壤肥力和通透性,促进甘蔗苗期的生长。这种成功经验近年来在广西、云南、湛江等地都正在大力普及,每亩普遍都可增加500元以上的收益。蔗田增加了复种指数,综合效益便提高了,甘蔗的竞争能力自然也会随之而提高。即便套种作物没有利润甚至略亏,但因促进了甘蔗的生长,总体上也还是合算的。
“蔗田套种的技术难度并不大,操作起来也不算复杂。之所以难以推广主要是农民因对这项新技术不了解而不愿接受,也有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不易改变的问题。”王达洲说,希望产糖市县有关部门和制糖企业都能够通过试验和组织参观等形式,积极引进推广,以增加蔗农的收入,也确保原料甘蔗的稳定供给。我省气候温暖,很多种瓜菜等短期作物都适合作蔗田套种,如玉米、西瓜、马铃薯、青椒、茄子、萝卜、番茄、包菜、叶菜、花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