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十三五”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

02.02.2015  13:08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确立新的发展战略,更好地谋划学校的“十三五”和学校中长期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形势、缕清思路、破解难题。1月31日上午,我校“十三五”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在我校行政楼217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校党委韦勇书记主持,参加研讨会的校领导有校长武耀廷、党委副书记曹瑜、副校长过建春、副校长廖民生、校党委委员杨兹举等。

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分别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巡视专员、教育部省部共建地方大学咨询顾问、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李志宏教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学萍,省政协原副主席林安彬,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张军,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康太教授,海南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联合会会长张松林,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利生,新华社海南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金敏,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三亚市副市长吴鹏、琼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谟谐,白沙县副县长吕俐敏,乐东县政协副主席汪祥夫,陵水县政协副主席黄源银,海南大学曹锡仁教授,海南大学校办主任刘湘洪等。

武耀廷校长代表我校对教育部领导、省内外专家、市县领导和兄弟院校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嘉宾长期以来对我校发展的的关心和支持。武耀廷校长说,我校建校60周年以来,长期坚持扎根琼南少数民族地区兴校、办学、育人、服务,一代代琼州学院人怀着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忠诚与热爱,艰苦创业、志向不改,探索出了一条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路子,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六万多名优秀人才,成为海南省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基地。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学校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抢抓机遇,找准定位,聚合资源,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提出了创建“国际化、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品牌大学”的目标,积极调整学科专业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武耀廷校长衷心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为我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献计献策。

老干部、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学萍建议我校从实际出发,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方针,促进学校发展特色。建议我校脚踏实地,紧紧扎根民族地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着力发展海洋学科,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

老干部、省政协原副主席林安彬原为学校前身自治州师专第一任校长。他回顾了当年的工作情景,并就地方对我校发展建言献策。他说,我校创建于少数民族地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五指山到三亚市,从专科到本科到硕士点,60年的奋斗历程依靠几代全体师生艰苦创业和潜心办学,现又致力于把学校建成综合型、开放性、上规模、上档次的本科高等院校。当前,学校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发展旅游、民族、海洋、生态等专业,加强校地合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他赞许我校办学目标明确,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建议我校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办成我国最南边的公办品牌大学。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巡视专员、教育部省部共建地方大学咨询顾问、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在发言时说,今年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开展的“战略研究”要围绕当前高校发展的内外环境,对2016-2020年学校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战略思考,为拟定的“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奠定基础。琼州学院顺利地通过新建本科院校评估,不仅完善了本科教育教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要求,而且凝练了学校发展思路,其学科和专业的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和三亚市对接发展,和海南大学错位发展”。要利用各种资源和学校现有专业组建“旅游、民族、海洋、生态”四大学科(专业)群。其中,和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及三亚市推进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及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使学校办成“旅游学科极富特色的大学”。体现了“学科发展的需求导向,人才培养的跨界培养”。在借助外力,协同创新发展上逐步构筑学科群的比较优势。

从国家教育改革来看,刚刚召开的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活力”,“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对办学思路、模式的调整。”“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因此,从战略研究角度看,琼州学院发展思路是正确的。也体现了:“崇尚学术、适应社会”这个现代大学认识论和政治论的双重哲学基础,坚持“机遇和挑战并存”,“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改革和创新驱动学校发展”的发展方略,也体现“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大学发展必须以学科做强为先导,办学以师为本,教学以生为本,提高质量是内涵发展的核心”及“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营造学科比较优势,办高水平大学”等教育理念。

在“十三五期间”,学校要为实现“两个突破”奠定基础。一是,学校办学方向定位要实现转型突破,不仅要面向海南和三亚对学校的需求,更要把学校放到国家的南海发展战略里面,为国家南海发展战略服务上找准学校的定位。具体讲,学校发展从学院到大学,不仅满足“大学”应有的标准,同时,努力实现学校更名目标。二是,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有突破,以地方经济社会重大需求重组专业学科群,凝练学科方向,实现学校向学科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带动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和素质提升,带动教育教学的深度改革。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制定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从“学院”向“大学”更名的必要条件及学校现有基础;国家南海发展战略对教育的需求和学校可能的结合点;海南、三亚“十三五规划”中对教育的需求及学校应对的思路;学校学科、专业平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科整合中方向的凝练,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对现有教职工队伍的提升、改造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传统校院系组织形式和学科专业群组织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体制、机制协调问题;学校综合资源配置问题等等。

对应可归结为:学科(专业)重组战略、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战略、人才兴校战略、质量立校战略及全面综合改革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等等。其中,学校要抓好:师资培养与发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工程、国际化与协同创新工程等是其中重中之重,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在“合格评估”中除了经过全校努力取得专家组充分认可的成绩外,有些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学校发展中予以改正和提高。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李志宏教授建议我校在作“十三五”规划时应瞄准三个方向:第一,发挥优势,利用学校60年来取得的已有优势,在“优势”上做文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补缺点、补不足;第三,站在更高的立意上、角度上来定位学校发展。学校的优势最近两年有了快速发展,这要归功于琼州学院这个素质高、谋发展、干实事、讲团结的领导班子。目前,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需要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科学水平和工程能力需不断提高,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学的人文精神和特色培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李志宏教授提出“一流的教育水平”至少包括6个内涵: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设施条件;科学的管理与服务;鲜明的办学特色;对社会的贡献度(包括人才培养质量高、科研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创新文化引领作用强);优秀的大学文化。针对“办学特色”的形成,李志宏教授总结指出四条规律:“特色”就是长期办学实践形成的、由于其他学校的精神风貌或者办学机制,需要稳定性加上社会认可。第一,要挖掘办学历史,传承大学精神,建议我校不要丢失民族师范教育之路。第二,科学合理定位,确定服务面向;第三,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凸显学科特色,建议我校把旅游、民族、海洋、生态等专业做得更好;第四,创新办学理念,加强教学实践。

此外,针对“转型发展”,李志宏教授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进行了解读,转型发展期间,高校的四大职能都要兼顾;学校的办学定位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更加强调职业取向,提高就业质量;产学合作教育要系统推进,建议行业、企业参与大学治理;要搭建专升本的立交桥,建议我校要为现代职业教育做出贡献。

海南大学曹锡仁教授就大学的本根与学术精神培养展开论述,一个地方性大学如何在当前高校发展的挑战下解读大学本根与学术精神培养。当前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大学行政化倾向、科学研究项目化、学术研究利益化,这三方面“隐忧”日益明显。他提出,大学是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守望者、教化社会的示范者和走向未来的启迪者,希望我校能够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坚持追求学术精神。

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康太教授提出,我校的学科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治理机制的构建,第一要应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立足社会发展;第二还要充分考虑海南发展规划,省里已经确立了“十三五”发展规划,要发展自贸区,强调海洋发展战略;第三要紧随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密切关注教育部的各项通知。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联合会张松林会长提出,我校要向开放性、特色性、区域性的国际化大学的目标发展,从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南海资源保护、开发的需要。

新华社海南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金敏为我校“十三五”提出“六字金言”:正名、机遇、奋进。建议我校应积极正名,积极扩大学校的知名度;积极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利用好海洋强国战略;抓住机遇,积极奋进,共促发展,早日实现学校美丽的发展蓝图。

海南大学胡新文副校长发言时充分认可我校领导班子的工作,指出三亚需要一所好大学,三亚未来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对此,琼州学院要加速促进自身发展拉动三亚旅游层次的提升,积极促进特色办学和学科建设。

三亚市吴鹏副市长建议我校注重发展综合性,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承诺将极力支持我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我校成为一个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自由发挥、自由拓展的平台,希望我校强化产学研相结合,为三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现有与东盟、上合组织等相关涉外合作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做好和南海周边国家有关的国际化项目,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南海区域国家的文化认同感,推动南海周边国家长治久安与和平发展。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张军在会上表示,海南是海洋大省但不是海洋强省,海洋问题和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无论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还是南海资源开发和利用,对海洋领域的人才需求都是巨大的和长远的。他认为,在包括我校内的海南高校中设置一些海洋相关的学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利生说,海南科研整体很弱,但是人均投入并不少,未来对科研的投入还将加大比重。他建议我校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教师申请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同时专业设置向具有南海特色的深海资源开发和保护倾斜,并利用好海南特有的“候鸟”科研专家资源,支撑特色办学和开放办学战略。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陈耀说,如果说海南在“十二五”期间是政策导向型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应该是创新导向;今后发展主要不是资金投入型的,而是智力投入型的。他认为,大学是产生智力的土壤,国家海洋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和国家旅游转型升级,都为我校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琼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谟谐,白沙县副县长吕俐敏,乐东县政协副主席汪祥夫,陵水县政协副主席黄源银等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示了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的意愿,希望与学校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韦勇书记总结研讨会,对各位专家、领导和媒体朋友表示感谢。韦书记纵观学校发展历史,结合各位专家、领导的主旨发言,概括总结此次专家研讨会的特点:一是四个“高”:高起点,各位专家领导对我校发展层面的认识高;高端,各位专家领导们直接切入国家核心利益和大学根本精神;高见,专家领导们立足我校发展现状,提出智慧高见;高目标,鼓励我校发展向高水平迈进。二是四个“深”:深入切合了大学的本质;深入地切合了大学的治理与转型;深入切合了大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规律;更深入切合了人才培养规律来看问题。三是四个“实”:实际切入国家发展战略与地区区位优势;实际切入地方经济发展与校地合作项目;实际切入了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切入了学生实际成长的发展需求。

此次发展战略研讨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切合深入,我校收获颇丰。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我校各部门(含教辅)和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

(责任编辑/郭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