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汗颜”值得权力部门深思
总理的汗颜显然来自于意识和理念的敏感,以及对政府职能改革定位的清晰判断。真正推进改革,权力就应在市场主体和纳税人面前,变得谦卑。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企业家和相关部委负责人座谈。一位企业家称,“这么多部长在这里,我们市场主体不能乱说话”。李克强表示,听到这句话,自己感到汗颜,“政府应该是为企业服务的,而现在企业不敢说话,像老鼠见了猫,这样不行。”
这位企业家为什么会认为“市场主体不能乱说话”?主要可能还是因为行政权力依然对企业等市场主体有巨大的约束管控能力。不管是行政审批,抑或监管督察,手握重权的有关部门,企业是不敢也不能“得罪”。以此语境来看,企业家在部长面前,“不能乱说话”有其客观的现实因素。
这一场景令总理“汗颜”,绝大部分民众也是感同身受。在各界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经形成共识、国务院一系列简政放权改革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之下,这一场合本应是企业家畅所欲言,道尽市场主体的真实想法,甚至“苦水”,而不是因为有领导在就有所顾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简政放权改革尚未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改革创新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到底,市场主体和政府之间本来应该各行其是,而不是“老鼠和猫”的关系。
但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显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还记得去年广东清远原环保局长,就曾叫嚣“分分钟搞垮一间厂”。这样的官员,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取款机”,在市场主体面前飞扬跋扈,却从不觉得“汗颜”。而像这样的官员或部门,现实还有多少?
实际上,从另一个层面看,企业家们除了市场主体的身份之外,他们也是纳税人,而政府部门本应是为纳税人服务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说,纳税人在官员们面前,竟然“不能乱说话”,更加让人“汗颜”。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企业家不敢说话的细节,侧面证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还任重道远。
总理的汗颜显然来自于意识和理念的敏感,以及对政府职能改革定位的清晰判断。“市场主体不能乱说话”的细节虽小,却也是时下改革的一面镜子。真正推进改革,权力就应在市场主体和纳税人面前,变得谦卑。但遗憾的是,还有多少官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政府职能改革的意图是什么?还有多少部门仍然拥权自重,面对市场主体趾高气扬,而不是将自己视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总理汗颜,值得权力部门深思。要让企业家乃至普通纳税人敢说话,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势在必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这都是中央早就明确的方向,只有提速推进,约束政府和官员“管控”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让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的,才能保证所有纳税人都可以挺起腰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