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海鸥”来袭 海口又成“泽国”
9月16日,救援人员在海口长堤路使用冲锋舟向附近医院运送物资。受台风“海鸥”影响,海口市出现海水倒灌,引起严重内涝。 新华社发 (杨冠宇 摄)
今年第15号台风“海鸥”今天来袭,连续暴雨加之风暴潮,致使海口沿海地区大面积被淹,城市内涝成“泽国”。
据海南省水文局监测,今天上午10时45分,海口潮水位达到4.37米,创1948年以来最高潮水位。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同时发布风暴潮Ⅰ级(红色)警报,海口秀英潮位站今天中午前后出现超过警戒潮位0.8米以上的高潮位。
这场台风让城市中“看海”再次上演,也让海口内涝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城市瞬间成“泽国”
今日9时40分,台风“海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3级,风速达40米/秒。
“海鸥”带来的豪雨让海口市的主城区瞬间变成一片“泽国”。逢雨必涝的海口龙昆北路积水在半米以上,一些地段路面积水最深时一度达到一米以上。
在海口市长堤路、龙华路、义龙路等多个路面、路段,因为积水导致车辆抛锚,几乎成了“停车场”。
一些老城区更是积水严重,许多道路不得不采取临时封路措施,许多小区地下车库不同程度进水。
“水位上涨速度太快,车子都没来得及开出去。”在府城一小区,望着被水浸泡的汽车,车主陈先生一脸沮丧。他说,为避免“威马逊”台风中出现的汽车被刮倒的树木砸坏的现象,小区许多车主这次都将车子停在地下车库,可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积水,导致地下车库被淹。
海口市民陈女士和同伴在马路上徘徊,她告诉记者,台风导致家里停水停电,加之没有备足食物,她和同伴带上衣物准备前往朋友家,但被齐腰深的积水拦住。
截至记者发稿时,海口依然暴雨如注,不少市民在公路上撑船出行。
周密准备为何仍然积水成灾?
不可否认 ,城市内涝积水,首先是极端气候的影响。此次受“海鸥”影响,海南普遍强降雨,尤其是在海口,造成持续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然而,不少市民仍质疑海口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据了解,海口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主要原因是地势较低,易受海潮上涨顶托。同时,老城区排水设施老化,原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一些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善,还存在压占、破坏严重及一些规划路无排水出路等问题。
两个月前“威马逊”台风也曾带来了水患,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海鸥”来临之前,相关管理部门作了许多努力,成立防汛应急小组,逐一检查上次台风中损毁的防洪工程和各类基础设施的修复等。可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并未改变年深日久累积下来的问题。
实际上,“一场暴雨一场涝”已成为海口的常态。
海口市市政管理局排水管道养护所副所长黎军坦言,近年来,随着海口大规模地开发建设,原本具有蓄水调洪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填筑破坏或改为它用,破坏原有自然排水系统,行洪河道演化为城市内河,行洪能力缩减;而路面铺砌等硬化地面增加,城市可渗水地面逐渐减少。
同时,原有自然排水系统遭到破坏,而城市管网设施建设又相对滞后,目前海口排水管网多数低于一年一遇的市政排涝标准,导致一遇暴雨就积水成涝。
黎军透露,为使海口走出“一场暴雨一场涝”的怪象,日前,一份关于海口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政府部门预计投资183.2亿元,综合考虑海口市目前的排水现状,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方案,新建改造海口市排水(雨水)系统。
这183.2亿元能否解决“一场暴雨一场涝”的窘状?海口市民拭目以待。
(本报海口9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