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忠诚书写在祖国的“点将台”上

05.01.2016  09:09
将忠诚书写在祖国的“点将台”上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走进“海空雄鹰团”的大门,4块石碑抓人眼球。其中3块依次记录着50多年前毛主席3次“点将”出征时的号令,另一块石碑则无字。

  飞行员们说:那块无字石碑,将由下一次领令出征的将士们来书写!

  闻鼙鼓而思良将。3次统帅点将出征,3次破敌昂首凯旋,至今,“海空雄鹰团”团史馆内,陈列着一个个叱咤长空的身影、一面面浸染硝烟的锦旗、一块块敌机坠毁的残骸……

  如今,传承着前辈们的红色基因,新一代海空雄鹰展翼亮剑,他们在战备值班、海上维权和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任务一线,勇当坚守战位、敢趟新路、潜心备战的强军先锋,书写了“海空雄鹰团”历史的崭新篇章。

  历经10次部队驻地换防,每次都留下感人至深的故事——

  只为祖国一声召唤

  “海空雄鹰团”成立以来,经历10次驻地换防,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1958年8月,毛主席首次“点将”出征,该团奉命换防至福州,然而,战机编队降落机场仅仅40分钟,战斗警报就已拉响!

  马铭贤带领4机迅即升空迎敌,将两架来犯的RF-84型侦察机击伤。

  首战大捷后,“马铭贤中队”又屡建奇功,令国民党空军闻风丧胆,称该团为“低空霸王团”。

  这些发生在50多年前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在“海空雄鹰团”常讲常新。

  最近的一次驻地换防,发生在2003年秋天——

  “海空雄鹰团”接到命令:接装某新型三代战机,全团成建制从浙江某地换防至安徽山区!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驻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山区,这次换防能顺利完成吗?

  走?还是留?有的家属已随军,拖家带口,搬家谈何容易?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如何解决?……

  上级机关和领导担心:这支部队能不能拉得走,到底有多少人会选择留队?会不会有人宁愿脱军装,也不愿换地方?

  上级派出的工作组到达后,所有的担心很快一扫而空:该团没有一名官兵向组织说家庭困难、提个人条件!

  全团官兵的意见出奇地一致——装备更新换代使命重大,要克服一切困难投身换防工作!

  这两则跨越40多年的故事,被放在团史馆里一起介绍。类似的故事,在该团还有不少。

  1958年大年初一,胡春生、舒积成机组驾机升空迎敌,击落敌机。

  2013年大年初一,王新颖、肖建全、王岩、唐飞龙4名年轻飞行员组成双机编队跟踪监视侵扰我领空的外军飞机。第二天,这则消息成为各大网站头条新闻,占据微博热搜榜榜首,赢得网民纷纷点赞。

  只为祖国一声召唤!穿越50多年时光,不同年代的海空雄鹰人用共同的使命担当讲述着同样精彩的故事。

  历经7次换装,每次都勇闯新路、换羽重生——

  只求一飞冲天打胜仗

  “兴化团”“老虎五团”“渡江英雄”“空中霸王”……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名称,陈列于“海空雄鹰团”的团史馆。无一例外,这些名称都是“海空雄鹰团”的前身。

  “海空雄鹰团”历经多次隶属关系调整。在机场跑道一侧,先后入列的7型战机模型静静伫立,注视着每一次飞行——

  米格-15、歼5、歼6,在海空雄鹰人的驾驭下,奋勇亮剑,以劣胜优,创下击落击伤敌机30余架的辉煌战绩;

  歼7系列的3型战机,在海空雄鹰人的驾驭下,搏击长空,在白云和浪花之间突击,留下了无数道壮丽的航迹。

  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这一代海空雄鹰人身上,某新型三代战机几乎与换防的该团同时到达。

  雄鹰喙羽始艰辛。在海军航空兵部队中,该团率先接装某型三代战机,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系统构成复杂、人才培养周期长,如何做到换羽重生?

  他们组建“蓝军分队”,当好“磨刀石”,起飞落地强化大侧风、大顺风条件下训练,特技动作突出性能边界、大载荷机动训练,仪表课目加强夜间、低气象训练,仅单机、编队进攻防御战术机动等基础课目就设置了几十套动作。

  他们大胆捅破自由空战训练的“窗户纸”,创新完善准备3小时、飞行1小时、评估3小时的“313”组训方法,由飞行员根据战场态势自主决定攻击时机、攻击模式和武器选择,从超视距打到最近距离,从高空打到最低允许高度,从超音速打到最小机动速度,突破了海军航空兵沿用多年的空战训练模式。

  他们按照最大限度贴近实战的原则,将夜间海上超低空飞行训练高度不断降低,续航时间不断延长,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磨练不畏战不怕死的精气神。

  经过几年的苦练精飞,海空雄鹰传人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业绩,一大批升空能作战、落地能攻关的“智能型”飞行员脱颖而出。

  无数次战斗起飞,一代代海空雄鹰空中接力、完美交棒——

  只为英雄的种子洒满海天

  一次与兄弟单位对抗训练,“海空雄鹰团”输了。然而,获胜的对手们却向“海空雄鹰团”的飞行员表示敬意。

  为什么?对手中有26个飞行员娘家就在“海空雄鹰团”,他们对“母队”的装备性能轻车熟路、了如指掌。

  那一年,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官兵惊讶地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官兵来自“海空雄鹰团”。

  每次提及曾经工作过的“海空雄鹰团”,“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都充满无限深情,在那里,他留下了青春奋斗的激情,在那里,他积攒了从岸基飞向舰载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改装,“海空雄鹰团”人才建设跨过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困难期,逐渐发展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骨干聚集的鼎盛时期。

  随着三代战机部队逐渐扩大和海军整体转型建设的需要,“海空雄鹰团”不得不忍痛割爱,大批骨干被陆续抽调到兄弟部队。

  “一批批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骨干哗哗地往外流,肯定心疼,但只要是为了海军航空兵部队建设发展,我们在所不惜!”该团团长陈刚坦言:“当务之急,我们是要加紧培养一批批新的海空雄鹰,把英雄的种子洒满海天!

  据上级机关统计,改装新型三代机以来,“海空雄鹰团”向兄弟部队输送了近300名优秀人才骨干,这些“种子”开枝散叶、硕果盈枝,已经成为遍布海军航空兵部队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