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无缺”的背后是十万民警辛劳的付出
8月28日晚,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圆满闭幕。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辞时,称赞本届青奥会的组织工作完美无缺,树立了可持续赛事组织的优秀典范,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所有参会人员在这座古老、现代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完美无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证——平安。随着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代表、境内外媒体记者的陆续离宁,青奥赛场恢复平静,但青奥安保这一热门话题却自始至终热度未减。
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奥安保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空前的压力,带给江苏人无尽的动力,在这场举世瞩目的青奥会上,江苏注定要打一场超常规的安全保卫战。
安保等级超常规。从去年9月亚青会一结束,省市公安机关就启动青奥安保部署。青奥开幕一个月前,全省99个水陆检查站就启动等级查控勤务,严守护城河,24小时逢车必检。
安保人员超常规。10万公安民警、18万保安辅警、50万平安志愿者,还有现役军人、武警官兵、单位内保,全部加入到安保队伍中来。
安保巡防超常规。全省每天保持3.1万警力、5.5万名辅警,配备3000余枪支、7700余辆警车屯警街面,武装巡逻。
在由公安、安全、信访、安监、军队、武警等10个部门单位参加的省青奥会安保工作协调小组统一组织下,全省公安机关和军队、武警恪尽职守、全力奋战,圆满实现了“警卫对象绝对安全、现场氛围喜庆和谐、交通组织畅通有序、全省社会面平安稳定”的目标,打了一场完胜之仗!
一级勤务战时机制,以社会面稳定保核心区安全
青奥会,南京是赛会主办地,安保主战场。青奥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奥委会官员云集南京,举行了多场次双边外交活动,警卫任务规格高、批次多、节奏快。
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江苏确定了“以全省平安保南京平安、以社会面稳定保核心区安全”的青奥安保总体思路,提出了“五个坚决防止”的工作目标。
压力前所未有,安保也史无前例。“8月1日起至闭幕,环宁检查站全面实施一级勤务,开闭幕式当天实行一级加强勤务。”江苏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陈逸中扳着指头向记者列举了安保进程:
去年9月亚青会一结束,省市公安机关部署青奥安保,当年底,核心安保团队组建到位投入运转,各项节点任务进入倒计时;
今年3月,省公安厅进行青奥安保战前动员,社会面防控等级提升,三级指挥体系建立,安保工作进入临战阶段;
5月8日吹响百日攻坚号角,要求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全省联动、拱卫南京,以最高等级强化巡逻防范。
8月1日起,全省公安民警停止休假,上足所有力量,扎紧所有防线,实施满负荷勤务,全面进入攻坚决战。
青奥会期间,全省93个公安检查站启动一级查控警务,逢车必查。铁路方面,与南京、徐州铁路公安处建立路地联勤协作机制,省内55个客运站全部设立了联勤办公室,建立了由地方公安机关统一指挥的应急响应机制。同时,以南京为中心,在周边16个客运站、10个货运站设立治安检查站,实施到达临检,查堵疑人疑物;航空方面,全面加强机场空防措施,提升安检等级,建立了属地、机场公安巡防联勤和指挥联动机制,以增强安保工作合力;水路方面,在南京、镇江、扬州长江航道布建了6个水上公安检查站,与陆上检查站同步启动等级查控勤务,有效防止了各类危险因素流入南京。
街面犯罪是社会治安的晴雨表。为给青奥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全省公安机关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打击“两盗一骗”“利剑1号”“利剑2号”“利剑3号”等专项行动,全面清除社会面治安隐患,查获一大批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为南京青奥会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江苏警方通过强化社会面管理与控制、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在城市“面”的平安基础上,保青奥赛事场馆“点”上的安全。
“由青奥催生的专业巡特警队伍在青奥期间启动‘战时巡防’,全省每天武装巡逻民警和保安辅警达8.6万人次,警车7000余辆,大大增强了群众安全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程建东告诉记者,全省三级公安机关巡特警队伍自5月1日进入实战运转以来,和社区“红袖标”“红帽子”等群防群治队伍一起,共同构建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同时,要求巡特警1分钟反应、3分钟出击、5分钟解决问题,对街面紧急警情做到最快处置。
如何确保每一项安保措施落实到每个勤务单位、每名参战人员?对此,省公安厅狠抓督察问责、提升工作执行力,建立了铁腕查纠的战时督察机制。通过交叉督察、体检式暗访,及时发现整改了一批漏洞隐患。部省督察组重点针对青奥场馆、青奥村、开幕式现场封控等安保勤务,开展了25轮专项检查,组织模拟侵入,全面查找疏漏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安保措施的调整优化和加强改进。
实名购票持证入场,确保开闭幕式安全无虞
8月16日零点,安保团队进驻奥体中心;清晨6点,全方位复检奥体中心;上午8点奥体中心东门,排放1200个水马设置引导通道;上午9点到下午3点,工作人员陆续进场布置……开幕式当天,奥体中心安保现场忙碌而有序。
同一刻,南京城内外的安保防线也已经全面铺开,近2万名专业安保人员和50万安保志愿者,像一个个高精度GPS,从面到片,从线到点,精确到这座城市的每一米。
“当晚的要人警卫、现场管控、安检搜爆、交通组织、远端集结等专项安保全部精细落实,3420个执勤岗位上共投入安保力量14556名,逐人定岗定位。”青奥安保副总指挥张兰青告诉记者,在青奥安保指挥部的智能指挥平台上,指挥人员只要点击对应的安保位置警察图像,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岗位信息、个人姓名和手机,再点击一次,就可以和责任民警点对点通话,不需要层层传递。
保证车队顺利进入会场,是开闭幕式交通安保的重头戏之一。张兰青告诉记者,开闭幕式上各有数百辆车接送各国运动员、技术官员及嘉宾,每个车队的运行轨迹都清晰监控,提前测试20多次,车队到达时间精确到秒。
除了4G宽带传输外,1600万像素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也是在全国大型赛事安保中第一次较大规模使用。开闭幕式上,奥体中心的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现场看台区域的全覆盖。
可如何确保可容纳数万人的奥体中心不混进一个“破坏者”呢?为了安保上的万无一失,江苏警方可谓费尽心机。经过省青奥会安保工作协调小组的多次论证,并最终得到国际奥委会官员的许可,南京青奥安保团队创新推出了由观众实名购票,经安检票证一致再入场的做法。所有开闭幕式入场的观众,必须做到所持证件与购票时申报的证件一致,并且证件信息应与门票实名信息相符,不仅中国大陆观众,台港澳及国外观众也不例外。这一创举大大提高了安保的精细程度,就连最初持异议的国际奥委会官员也大为赞赏。
“开幕式安保总体方案和现场管控、交通组织、票证管理等28个子方案3月底初步形成,安保协调小组用4个月时间,反复踏勘现场,进行了10多轮修改完善,优化调整了100多处,力求严谨周密、无懈可击。”张兰青告诉记者,万万没想到,16日凌晨4点,接到了奥委会要求调整250台运动员大巴推迟70分钟入场的通知。
这个“死命令”不啻是对青奥安保的一场临时挑战。安保小组挑灯夜战,抠时间掐分秒,在中午12点最终形成减少90台车每车增加20人的行车方案,得到奥委会官员的充分赞许,OBS转播公司主席连呼:“了不起!”
青奥会各项赛事活动在各个场馆全面展开,南京市公安局组建了31个场馆安保团队、22个专项安保工作团队和12个城市安全保障团队一一展开安保对接。8月17日以来,省市县公安机关继续坚持战时工作机制,三级社会面治安管控联合指挥部常态化运行,每天进行两次视频点名,及时妥善处置各种治安问题,同时对重点赛事活动深入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赛事活动绝对安全。
记者通过安保指挥部的屏幕看到,闭幕式的奥体内场,沿着体育馆一整圈,每隔10米就有一个志愿者,他们背对着场馆,默默注视经过的每一个人,从第一名观众进场直到最后一名观众离去。等候在奥体中心东西南北4个大门的200多辆疏导车,供持票观众免费乘坐,第一时间将观众疏散到城市的各个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安保细致到位,赛事期间,警方未接到一起涉及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等失窃报警或与安保发生争执事件;开闭幕式上,所有观众尤其是南京本地观众文明进出场,未发生一例水马被踩翻或跨越的现象,全场气氛热烈昂扬,与六朝故都的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中西理念碰撞融合 隐形安保赛场热烈又安全
由于本届青奥会参赛运动员均为15至18岁的青少年,因此,国际奥委会官员从南京承办之初起,就一直强调“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加强公众参与度”“彰显青少年和平友爱”等理念。他们提出,有些比赛要放在露天公共场合,充分吸收公众参与,加强互动。如三人篮球比赛要放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德基广场,8×100米的接力赛放在南京夫子庙,观众不收门票,场地半敞开,以达到运动员和南京市民亲密接触,国际赛事与举办地之间文化上无缝对接的效果。
而对于把“安全”放在首位的中方安保团队来说,尽量隔离、分流人群才是“上策”,“公众参与”“文化融合”“体育交流”大大突破了安保底线。底线思维和开放理念直接碰撞,该怎么办?南京青奥会安保执行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新宝告诉记者,关于这两件赛事的场地选择,他和国际奥委会执行主席菲利之间互通了半年的电子邮件,还是没能谈妥。
“三年来,我们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标准筹备,每年两次青奥会协调会,四次技术会,580个节点一个一个过,某个节点任务在执行上晚一天会被亮红灯,早一天也会被亮红灯。”从青奥会申办成功之日起,张新宝就进入青奥安保集中办公区,对于国际奥委会官员的“严苛”,他早已习熟并遵从。“但安保是头等大事,在这两件赛事安排上,恕不能遵从。”
在一次会后的工作午餐上,他和青奥安保工作项目负责人一起,向奥委会官员展示了一张夫子庙元宵灯会上数十万人观灯的场景照片。看着这张人山人海的照片,听着张新宝讲述着每年灯会安保的警力布置,固执的菲利连呼“NO!NO!”, 终于作出让步。最终,三人篮球比赛地定在五台山,8×100米接力赛选在河西燕山路,既不影响赛事的民众参与度,又能最大程度减轻核心区交通出行及安保工作压力。
对于青奥安保团队来说,与开闭幕式安全同等重要的还有要人警卫。国际奥委会团组106人在驻地的选择上也经历了一次“降星”调整,并且他们提出,门口武警站岗太过严肃,会影响市民来访的随意性和积极性,希望敞开式办公,增加开放度和融合度。他们还认为,在赛事最核心区域不应出现“警服”,青少年比赛是“不重金牌的赛事”“青少年运动是人类的DNA”,应大幅度提高赛场的亲和力和喜悦感。
在这一次安保底线思维和国际开放理念的“碰撞”中,中方作出了让步。“我们以往的安保经验,是越靠近要人、越靠近比赛场馆、越靠近运动员的地方,安保级别就越高,安保人员也越密集。现在,理念变了,措施就要变。”张新宝说,为了符合国际奥委会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的要求,他们将奥委会官员驻地附近的武警和其他警力,全部换成志愿者的装束,将原先放在门外的安检移至酒店大堂内,并在酒店里设置了“专用通道”和“访客证件”,使得奥委会官员驻地既可亲又安全,备受境内外媒体记者的赞誉。
同时,在赛事最核心区域不出现“警服”,让所有的参赛选手几乎忘记了青奥安保人员的存在。在外围层层设防的情况下,内场的赛会人员能看到的,是面带微笑、身穿T恤的志愿者,是场馆内齐声加油的观众,是马路上热情洋溢的南京市民……世界各国的小运动员们在热烈而宽松的体育交流中实现了一次更为愉悦的国际文化交汇和融合。
青奥背后无悔奉献 十万民警辛劳付出成就经典
在青奥会各大赛场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小运动员们为人们呈上了一桌又一桌新鲜出炉的体育盛宴。而在赛场的周边,赛场外的马路上,在环苏环宁护城河的99个水陆公安检查站,还有全省13个市的大街小巷里,为了维护青奥会的核心区安全,全省10万公安民警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虽不在赛场,同样忙碌在青奥安保工作的最前沿。
青奥会像一场大考,考验着赛事举办地警方的安保能力。南京警方全警动员,全力以赴,书写最完美的答案。在六合区金牛湖的帆船比赛地,50岁的六合公安分局水警大队大队长王如洲每个月加班超过100小时,技术人员绘制的水下地图已经输入他的脑海里。在新庄的马术馆,来自锁金村派出所的安保经理王顺祁对赛马、马厩、马饲料等等,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被称为贴身“马护卫”。负责通信安保的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处吕晓源,这几个月成了“蜘蛛侠”,为了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大热天他不知多少次爬到20层高的塔顶调校天线。
在青奥安保团队中,有一对对警察伉俪、一个个双警家庭,甚至三警之家,他们聚少离多、鲜有浪漫、更无暇顾及孩子,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放弃休假投入青奥安保攻坚战中。54岁的南京高新分局民警倪根生岗位在青奥“大厨房”,位于浦口区的苏食总仓,他的妻子鼓楼分局民警许家敏则在五台山场馆外巡逻,女儿秦淮五老村派出所民警倪昂负责青奥主场馆的区域巡逻。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忙碌着,却好多天没能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徐州交警支队卡口大队民警左伯淼,驻守徐州东大门的东店子卡口,他和同事轮流排班,24小时盘查过往车辆人员,妻子戴青是店子派出所内勤,夫妻二人一个在店子卡口,一个在店子派出所,看似距离很近,却常常三五天都见不上一面。盐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突击中队长汪洋,从7月下旬抵宁后,就每天忙于场馆值守、搜爆、街面武装巡逻等安保重任,他的妻子是滨海县派出所民警,也在青奥会安保任务上,他说“我们夫妻虽然不在一个城市,但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环苏、环宁“护城河”上,万余名民警坚守岗位,他们不眠不休、轮番值守,火眼金睛挑出了一个个可能危及青奥治安环境的不利因素,洞察秋毫扫清了一个个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外围障碍,为青奥会安全顺利进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江苏10万公安民警用辛劳和汗水换得了赛场的平安,用奉献和牺牲成就了青奥的热烈。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眼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