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准或将常态化 专家称未来考虑调利率

11.06.2014  08:34

        在央行宣布第二轮定向降准后,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优化信贷结构,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发展金融市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一表态引发了市场有关定向降准常态化的猜想。

        逐步扩大“定向降准”范围?

        对于“央行将继续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说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解读称:“除了降准,还包括再贷款,甚至也包括未来调整利率,都是可以考虑的。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刘杉表示,此次定向降准虽然扩大了范围,但力度仍然有限,表明央行并不想急于扩大货币供给,避免释放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不过,以央行此前两次定向降准的思路看,实际是想通过逐步扩大定向降准范围,实现全面降准目的。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月内,央行还可能定向为股份制银行降准。

        刘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央行未来定向降准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点一点降,最后跟全面降准的效果一样。另一种可能是最后股份制银行定向降准,国有大行不降,其他股份制银行都降。

        此前,中国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中心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李志强也向本报预测:“今年央行有可能进一步出台政策,三季度可能还会有稳增长措施,或许还是类似这一次的力度。

        定向降准逐步扩围和全面降准效果相似?

        郭田勇向本报分析称,从释放货币总量来看效果有相似性。定向降准面扩大以后,释放出的货币、新增流动性,和全面降准差异不太大。“但是我们还是强调结构性上的问题,毕竟通过定向的方式降准,释放的货币投放到一些需要调整经济结构的领域的比例会更高。可以认为定向降准扩大效果相当于全面降准,但是从经济结构的效果而言,采取定向降准的方式要更好一些。

        刘杉则认为,央行之所以谨慎从事,一方面要维持“微刺激”的政策宣示,另一方面要避免资金快速流入房地产行业。目前房地产业出现下行趋势,并拖累宏观经济,但由于房地产过度繁荣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并不断加剧地方债务和银行信贷风险,因此,宏观政策处于两难境地。“中央政府既怕房地产崩盘,又担心其出现过度反弹。力争实现房价稳步回落,是宏观决策重要出发点。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从总量上看,2013年我国银行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为134.6%,应该说,社会融资规模总体是充足的。在融资总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更多是结构上的问题。”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阶段有关,也有微观主体自身、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原因。

        他还表示,从微观和市场层面看,企业资本金不足、主要依靠债务融资,债务率持续上升,抬高了风险溢价;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存在“财务软约束”,对资金价格不敏感,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一些信托、理财产品存在“刚性兑付”,人为抬高了无风险利率。

        从国际方面看,国际上发达经济体非常规货币政策逐步退出,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提高利率,这些政策对我国有溢出效应。此外,部分金融机构由于存款竞争加剧、存在无序竞争的行为,部分金融中介收费不规范等,都是造成目前融资难、融资贵的因素。

        对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解决方法,郭田勇提出三方面解决办法建议:一方面是释放流动性,使得市场的利率往下走;一方面要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发展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非常重要,因此能解决企业长期资金来源问题;最后一方面是表外业务进一步规范,“融资难融资贵实际上也是表外和影子银行给催高的”。

        郭田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有赖于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要把政府平台、房地产这一块资金需求真正遏制住,剩下的资金也只能往中小企业领域中去。“所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并不是光靠经济领域能完成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当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面临较大压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深化改革、发展市场、鼓励创新入手。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阶段。”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扎实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工作。

        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国内外金融市场实践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信贷存量的有效方法。截至2014年5月末,共23家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43单、1793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可预期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进行打包,并依托资产现金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的融资活动。

        刘杉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就是把信贷资产打包以后,可以上市流通,相对分散风险。他认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金融工具多了以后,资产证券化也有可能导致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将“风险链延长了”。他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监管加强,而且怎样把风险分割开这是很重要的”。

        而郭田勇则称,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解决融资难题的一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发展资本市场都是一个道理”。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