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者:反服贸对台湾将是“趋害避利”

31.03.2015  01:53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陈键兴、査文晔)多位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的大陆权威学者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有诸多利好,一味反对、延宕协议生效将使台湾经济错失发展良机,到头来是“害台”而不是“利台”“爱台”。

   对外经贸大学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华晓红指出,以往台湾制造业在大陆获得的商机比较多,服务业则相对少,这与台湾服务业占GDP逾六成的比例不相称。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对台湾服务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为台湾更好地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机遇。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分析说,台湾服务业目前仍是内需型产业,以岛内市场为主导,未来必须向外延伸,扩大服务半径。比较全球主要市场,台湾服务业最好的机遇和最大的市场都在大陆,若能善用服贸协议的机遇,从内需主导转向内外需驱动,对台湾经济走出困境将有很大的帮助。

   张冠华说,从协议具体条文来看,大陆对台开放80项,高于对WTO的承诺水平,便于台湾企业抢占大陆市场先机。而台湾对大陆开放的64项中,10多项是已经开放的,给大陆企业的待遇则是低于或等同WTO待遇的。在服贸协议中,两岸谁获利更多是不言而喻的。

   华晓红强调,任何经济一体化协议在带来收益的同时,都会面临利益再分配的问题,需要当局制定相应政策,对受损行业、人群进行辅导、补贴。但不应以此为借口全盘否定、一笔抹杀服贸协议及其为台湾带来的商机。

   针对反服贸人士提出的种种反对理由,华晓红说,其中基本是缺乏实证的猜测,许多更是无中生有的造谣。以有人担心大陆资本“入侵”台湾美容美发、印刷等行业为例,她说:“资本具有逐利性,台湾市场小,这几个行业的利润率又不高,大陆企业为什么要来投资?”对于有人传言将开放大陆劳工来台,她说:“这更是子虚乌有,协议中根本就没有这一条。”

   “服贸协议再拖下去,首先受损的是台湾自己!”华晓红表示,服贸协议对台湾的金融、旅游、电子商务、港口物流等产业都是重大的利好,这些产业若不能进入大陆市场,将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以金融业为例,台湾希望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但连服贸协议都通不过,何以抢占商机?

   张冠华也指出,协议给予台资金融业者1000亿元人民币RQFII的投资内地证券市场额度,这将为台湾盘活人民币存量资金提供机会,否则由于台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尚未形成,民众手中的人民币存款不能成为活钱,在银行的利率只能越来越低。

   他说,服贸协议如果在台立法机构继续延宕下去,对台湾经济本身、台湾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ECFA的后续谈判,都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服贸协议都通不过,接下来涉及数千项商品的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将面临怎样的前景,不利影响势必扩及台湾制造业。”

   学者们还指出,如果任由反服贸发展,台湾的信誉将遭到严重损害,今后将难于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张冠华说:“用不合体制的方式去冲撞、推翻服贸协议,将严重损害台湾的信誉,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先例,台湾未来如何与其他经济体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

   “大陆的市场你不去占领,也会有韩国、日本企业占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华晓红说,面对全球化,台湾不应封闭自己,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而应勇于面对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

   全国台研会副秘书长杨立宪指出,反服贸背后的民进党和“台独”势力是“黑手”。马英九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让“台独”势力感到恐慌,他们千方百计想要阻挡、拖住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势头。此次更是极力将原本“反黑箱服贸”的学运,导向反对两岸关系改善,导向敌视大陆。

   张冠华也认为,反服贸不能简单定位为学生运动、社会运动,本质上反映了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对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忧虑,背后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但是,总体上看,反服贸参与者代表不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才是民之所望、势之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