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打牢驻村扶贫“后防线”
多管齐下打牢驻村扶贫“后防线”
——海南省聚力打通扶贫政策落实的“毛细血管”
海南岛不大,但贫困地区情况千差万别,贫困人口分布点多面广、致贫原因各不相同。驻村扶贫工作作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管道”和重要抓手,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驻村扶贫工作质量,2015年6月以来,海南省先后从机关干部、后备干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选派1200多名优秀干部,离开机关奔赴“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任职,并在强化对全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组织管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驻村帮扶模式、建立责任机制、统筹投入方式、倾斜帮扶力量,助力脱贫长效机制建设。
一、充实一线力量
省委书记刘赐贵曾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2017年来,海南省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作为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从机关、国企等单位选派政治思想素质好、熟悉农村工作、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918人到村任第一书记,全覆盖300个“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制定《海南省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并召开全省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推进会,要求第一书记充分履行职责,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真正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为做好传帮带、衔接好脱贫项目,130个贫困村由第一轮和第二轮第一书记共同驻村抓扶贫。同时,加强对第一书记的考核和激励,一批第一书记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得到提拔重用。制定《海南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海南省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的责任,确保每1户至少有1个帮扶责任人。全省共有帮扶责任人46431人,他们以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凭借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这些贫困村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新希望。2017年7月10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指导,由《今日海南》杂志社、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编,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驻村日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7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有助于使我省驻村扶贫工作经验从海南走向全国。《驻村日记》也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的144种政经类重点图书中,我省唯一入选的书目。
二、改进帮扶方式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建立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连动联席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互通信息,加强协作。坚持贫困户脱贫后扶贫工作机构不变、任务不减、人员不散“三不”原则,稳定队伍结构。对2016年及以后新增识别的贫困对象,按属地原则,以乡镇村为主体,联系县级领导挂帅,原联系帮扶部门不变,帮扶干部原则上以乡镇干部为主,帮扶部门给予资源、资金等方面支持。帮扶人员继续长期开展帮扶工作,传统节日全覆盖走访慰问已脱贫户6万多户、20多万人、1000多万元。
三、抓紧问题整改
针对驻村帮扶短板问题,海南省抓住召开全省各级帮扶责任人培训会议的契机,明确对新形势下驻村帮扶工作提出七项具体要求:一是全省贫困村公示栏要再统一检查增加一栏对脱贫户、新增贫困户、更换了帮扶责任人等有变化信息的公示;二是保证驻村工作时间注重环境卫生面貌,营造工作氛围;三是加强村级项目质量管护,有问题的地方马上整改;四是贫困村资料一定要齐全、规范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要保存记录;五是规范档案资料贫因户表卡册、档要统一逐一对应符合逻辑;六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进一步熟悉村里情况;七是杜绝漏评、错退严格按照程序办理。要求驻村帮扶干部再鼓劲、再发力,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持久战。
四、壮大特色产业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第一书记成为脱贫摘帽的“领头雁”,全力推进帮扶村庄扶贫产业规划发展建设格局,通过持续壮大林下生态种养殖、冬季瓜菜、黑山羊、热带水果等特色产业,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电商扶贫、农旅结合等方式,形成“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长效增收模式。五指山市毛道乡毛道村第一书记符坤到村里后,带领贫困户从大山缝隙处要土地,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的秋葵、百香果等高附加值产业,一年多来整村彻底甩掉了穷帽子。琼海市石壁镇南通村第一书记谢有志在驻村头一个月的调查中,发现村民有土法养殖野蜜蜂的传统,来自省农业厅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他凭着一身农业技术,引导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养蜂,如今南通村的插花尖蜂蜜远销省内外,这个被列入“十三五”整村推进的脱贫村早就摘掉了穷帽子。琼中县和平镇堑对村第一书记石乐光下功夫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引导他们养殖竹狸、黑山羊,并依靠优美的自然风光,积极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昔日穷村逐渐蜕变为“产业强村”。
五、抓实管护责任
省委省政府、各市县注重建立完善帮扶项目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等管护长效机制,落实具体驻村帮扶责任人,确保项目建得起、管得好、用得起。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按照“谁享受、谁负责”的原则,督促驻村干部及时交付所在村集体管理维护。曾任东方市大田镇老马村第一书记曾剑锋在扶贫过程中,联络农业公司,为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并回购产品,创造了东方第一个“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脱贫管理模式。临高县皇桐镇富雄村委会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监督下,6个贫困村小组推选多名专职管理贫困人员,对已栽种的橡胶林下种植雪茄烟叶产业进行管护,在增加贫困户就业收入的同时,确保产业项目长久见效。去年来,全省第一书记共组织驻点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1.07万余人次,帮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373名,协调落实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995个,引进产业发展项目43个,计划投入5800多万元,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75个,让贫困村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六、落实保障政策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部署,全省各级驻村帮扶干部建立因大病致贫的贫困户和已脱贫家庭健康档案和管理台账,医治中除享受现有医保和大病救助政策外,自付部分再按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比例解决。因疾病、因灾害致贫的,实行低保政策兜底,并优先享受各类临时救助政策。应就业未就业的,进行免费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并联系推荐就业。针对贫困学生和已脱贫家庭学生,属在校小学生、初中生的除按国家现行政策资助;对属在校中职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的,继续享受国家现行补助政策;对贫困本科新生的,除享受国家政策外,可享受区域内财政及公益性生活补助。白沙县阜龙乡可任村第一书记王志恺上任以来,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医疗、住房、产业等扶贫政策开出“处方”,用“多驾马车”拔穷根。经过一年多的精准施策,可任村委会贫困发生率由35.23%下降至13.89%。
七、加强督查考核
由省扶贫办牵头建立驻村帮扶督查巡查制度,每季度进行督查,形成报告报县委、县政府。实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驻村帮扶第一责任制、“一票否决”等制度,明确所有乡镇和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责任人,县级联系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牵头帮扶部门和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帮扶成员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省、市县级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乡镇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具体责任人。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工作纳入每年乡镇和省、市县级定点帮扶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和定点扶贫考核内容,严格逗硬奖惩,考核结果对乡镇和帮扶部门捆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