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观摩行:大城中发现“小爱” 以志愿服务温暖城市

09.10.2015  12:42
文明观摩行:大城中发现“小爱” 以志愿服务温暖城市 - 海口网
文明观摩行:大城中发现“小爱” 以志愿服务温暖城市 - 海口网
文明观摩行:大城中发现“小爱” 以志愿服务温暖城市 - 海口网
文明观摩行:大城中发现“小爱” 以志愿服务温暖城市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在厦门海富路,义工沿街清理街道。记者 石中华摄

在厦门街头,志愿者倡导文明出行。思明城市义工协会供图

在厦门南普陀门口,志愿者在倡导文明旅行。记者 邓钰摄

  海口网见习记者:邓钰

  漫步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一道红色的风景线——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厦门志愿者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他们在繁华的商业街中,捡拾路面垃圾,对行人进行文明宣导;他们在喧闹的景点,举牌倡导文明旅游,为游客提供咨询;他们走入社区,为居民开展各种志愿服务……

  厦门的志愿者队伍就像一股绵绵不断的暖流,流入厦门的每一个角落。正在打造“首善之城”的海口也需在在大城中发现“小爱”,让志愿服务遍布城市每个角落,传递“正能量”,令市民幸福感倍增。

   无微不至 志愿服务在身边

  厦门的市民们一有时间就会走上街头做志愿者,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曾有位厦门市民自豪地说:“如果全体厦门市民以十人一队集合,每队之中,起码有一位穿红马甲的义工。

  9月28日,观摩团一行人来到厦门市海沧区的海富路商业步行街了解街道管理经验。记者看到有几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道路两旁捡拾垃圾。他们一手拿着垃圾拾捡器,一手拿着垃圾桶,仔细地盯着路面,将垃圾捡入桶里。62岁的江香兰是其中一员,她介绍称自己是附近的居民,已经在海富路做了两年多的义工,几乎每天都会出来捡拾垃圾。“退休以后在家里也没事干,能出门为城市做点事情也很不错。

  厦门市像江香兰这样的志愿者不计其数,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分年龄、性别,不分彼此,出现在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时准备伸出服务之手。在志愿者们的带动下,服务意识早已融为城市性格的一部分。即使没有穿上红马甲,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厦门市民都会毫不吝啬主动伸出双手。

   众志成城 志愿队伍正行动

  建立队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这已成为厦门志愿者的共识。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底,厦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44.5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0%,全年新增 6906人,形成包括青年、巾帼、“五老”、社区、工会、红十字、社科联、老龄办、文明单位等十支志愿者队伍。

  厦门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黄鹤麟透露,厦门十分重视建设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除了发挥文明单位的重要力量,将党团员队伍作为重要的支持,更是充分发挥社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注重来自社区的志愿服务力量。

  在志愿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先后涌现了白鹭志愿联盟、思明城市义工、“赵亚娟久久爱心团队”、“晨露爱心服务队”、蓝天救援队等众多志愿服务品牌团队,这些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常年活跃在城乡大街小巷,成为厦门的靓丽风景。

  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也从过去环境整治、健康义诊扩展到社区建设、城市发展服务,服务内容从百姓生活逐步拓展到公共服务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已经成为厦门打造城市品牌中一支必不可少的幸福建造军。

   持续发力 志愿平台在壮大

  为了让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和持续化,厦门积极搭建各种志愿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参与。

  厦门要求242个各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形式与公共场所对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秩序维护、洁净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厦门依托各行业的示范窗口在全市设立了315个社区、100个小区志愿服务组、87个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同时,在全市的公园、机场、车站、码头、火车站等163个重点场所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对接点,为广大市民提供志愿服务平台。

  在2014年3月,厦门开始了志愿服务的网络化探索,开通了厦门社区青春志愿驿站网站。网站分设“我需要帮助”、“我要帮助”等通道。在网站上,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发布求助,很快会有相应的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同时,热心志愿者也可以留下自己的信息,志愿服务对接能够很快在网上完成。

  群众有热情,队伍有力量,制度有保障,在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机制创新下,志愿服务理念在厦门“遍地开花”,一次次演绎出城市的温暖故事。

  (海口网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