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直击制约发展瓶颈 理清产业发展路径
“全面加快农场现代农业发展。”2014年底,海南农垦发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产业发展之声。
目前,垦区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优势突出,但仍面临许多掣肘。尤其是近年来海南农垦经过主辅分离、政企分开的改革,农场失去了橡胶主业,出现了产业发展缺少资源、资金、人才的“三缺”问题,海南农垦加快产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如何解决“三缺”难题?
12月17、18日,在南田农场召开的海南农垦加快农场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分组讨论会现场,与会者发言踊跃,气氛热烈。40家农场党委书记、场长以及省农垦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各农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激荡思想,交流经验,谈问题不回避,提建议实打实。
Q:缺资源?
A:整合资源提高利用率
缺乏土地资源是讨论会现场被提及最多的难题,其对农场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困难重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保国农场党委书记关义壮建议:“希望省农垦总局对全垦区土地作进一步的整合,盘活土地资源。”红光农场场长符朝良谈到:“农场正在积极探索土地返租方式。”东红农场场长黄正冬提出:“以项目推动职工自营经济土地整合。”……有的提建议,有的谈经验,都在为整合土地资源建言献策。
对于产品资源,乐光农场党委书记许程发认为,现代农业相较传统农业更加强调规模化和高投入,如果按照一场一品或一场多品发展农业产业,对于“三缺”严重的农场来说发展成本过高。此外,虽然海垦目前拥有较多农产品品牌,但因为农产品上市果期短,加上普遍缺乏市场营销能力,许多品牌市场认可度低。
针对以上问题,许程发建议,省农垦总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好产业空间化布局,以项目和资本为纽带,按照集团化思路发展农业产业,降低农场单打独斗的成本。同时要看到,海南农垦40个农场分布在全省各市县,环境差异大,部分农场即使种植同一类农产品也会因区域、温差影响,成熟上市期有先有后。针对这个现象,省农垦总局可以将各农场同类农产品品牌整合成同一个牌子,有意识地培育有代表性的全垦区品牌,按照产品成熟时间先后依次销售,延长品牌在市场上的“露面”时间,也避免了各农场因发展同类产业造成的恶性竞争。
Q:缺人才?
A:搭建平台引人才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没有利用资源的眼光和能力,手中的好资源也将白白浪费,出现资源匮乏的假象。
东昌农场场长李明跃参照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工会主席宋锦绣在讲课时指出的,未来农垦要以集团+基地(分公司、子公司)模式闯市场的思路,也为垦区解决人才稀缺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李明跃说,因为总局相对农场来说实力强、规格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回报率也高,所以省农垦总局可以从服务角度出发,根据各农场各项产业的发展,成立相应产业集团,招聘相关专业人才进行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推动农场产业发展。
“发展农业要有组织保障。”省农垦总局党委组织部部长钟国深在听取3个讨论组普遍反映的缺乏人才问题后说,今年以来,省农垦总局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配齐各农场领导班子。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垦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配好配强各农场领导班子,进一步提供人才储备。首先,省农垦总局党委组织部充分尊重各农场领导班子的意见,可由农场推荐人才;其次,垦区是一个大家庭,可在各场中交流优秀人才;再次,各农场可以面向社会广泛招聘人才。
Q:缺资金?
A:包装项目争取财政资金
选择好产业,充实了人才队伍,资金问题又接踵而来。在讨论会上,八一总场党委书记王天明从该场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经验谈起,他指出,现代农业投资大,按照农场现在的经济条件,靠自身资金很难发展起来,因此要重视项目包装,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
在人们的印象中,八一总场一直是个工业大场,但近年来,八一总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在全力做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这篇文章,提出做大做强“特色旅游经济带、高端产业石斛种植、渔业产业金川大型鳗鱼养殖基地、泓姆水奶牛与肉牛养殖”四大支柱产业。
王天明说,八一总场在最初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引进铁皮石斛种植公司入驻。该公司投资6000万元分3期培育种植和经营,计划一期投资2000万元,拟建太阳能智能恒温大棚用于培育石斛种苗,种植基地面积达85亩。基地大楼面积约2880平方米,于去年12月底已投入使用。目前,八一总场还申报了农业综合项目,争取项目金作为农场发展产业的股本金,为产业发展助力。
两天半的培训显然不足以把“三缺”难题解疑释惑完,但面对困难和挑战,参加讨论的各农场场长、党委书记谈得最多的是如何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赢得优势。从把握场情到项目选择,从争取资金到引进人才,大家既谈问题,不回避矛盾,也谈思路,有举措招法。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各农场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走向加快产业发展的征程。(记者 倪德馨 刘棠琳 余美君 许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