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灾区排查地灾隐患322处 滑坡占202处
8月10日,由防化部队搭建的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安置点“沐浴帐篷”建成,将免费服务安置点民众洗浴,解民众八天未洗澡之困。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中新网8月11日电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日前结束,目前,专家组共排查地灾隐患322处,其中滑坡202处、崩塌85处、泥石流18条、不稳定斜坡14处、危岩体2处、地裂缝1条。
8月9日下午,云南鲁甸6.5级地震抢险救灾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代表次生灾害防范组介绍了地震造成次生地质灾害排查和防范情况。
据悉,由于此次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加之震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山高谷深,地震诱发较多地灾隐患。云南省启动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后,省国土资源厅迅速成立云南国土资源系统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调集省内外18个资质单位和武警黄金部队共389人,分成53个排查组,在震区开展次生地灾拉网式排查。国土资源部也派出专家组到一线指导工作。
李连举介绍,国土资源系统目前在地震灾区已排查98个行政村,涉及31个乡镇,共排查地灾隐患点322处,其中滑坡202处、崩塌85处、泥石流18条、不稳定斜坡14处、危岩体2处、地裂缝1条。在已排查的322处地灾隐患点中,原有隐患点183处,新增隐患点139处,占排查点总数43%。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受地灾威胁的群众已全部紧急转移安置。
此外,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安排无人驾驶飞机进行航拍,已完成重灾区拍摄,通过对红石岩堰塞湖进行动态拍摄,已向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提供各类航拍图件8200幅,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基础图件。
国土资源部介绍,各作业小组对排查中发现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点,立即口头和书面报告给当地政府和救援力量,无条件紧急转移群众,做到地灾隐患点威胁区无一人居住,并帮助选择安全避让场地,搭建帐篷,指导群众紧急疏散转移。对已紧急转移的干部和群众加紧进行地灾防范知识培训,对每个地灾隐患点设立警示牌,确定监测员,实行24小时监测。
目前,地震灾区余震不断,发生高震级余震可能性较大,且此时正值雨季,大雨、暴雨天气时有出现。震后地灾隐患点多面广,余震或降雨引发地灾可能性较大。指挥部要求,在次生地灾隐患点威胁范围内,要彻底转移居住群众,禁止开展一切活动;在通过地灾隐患路段时,要仔细观察,确认相对安全后快速通过;如果驱车途中发现前方公路边坡有异动迹象,比如滚石、溜土、路面泥流、树木歪斜或倾倒等,应立即停车观察,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根据调查资料,地震前鲁甸县、巧家县、会泽县、昭阳区、永善县共有地灾点1579个,以滑坡、崩塌为主,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灾害链长的突出特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在陡峻的山坡、河谷中相继发生,形成灾害链,且常与地震、洪水灾害相伴,造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灾区,危害程度非常大。
近年来,鲁甸县等地围绕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共投资3亿元,实施工程治理项目80个,搬迁避让2.1万人,落实群测群防监测员1842人,发放监测员补助费500万元。但由于地灾隐患点多面广,防治难度大,需要与投入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