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不足 害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
中新网10月8日电 日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2016年最新全球大学排名,台湾大学倒退13名,成为第167名。对此,台湾《中国时报》8日社论表示,面对残酷事实当然必须检讨,但检讨时要审慎,教育为社会百年基业,必须慎思明辨,避免即兴式药方与决策。
文章摘编如下:
根据调查显示,台湾地区最差的是国际化程度,最好是台师大的38.1分,台大只有27.7分。相对亚洲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大学国际化程度为96.2分,香港大学逼近满分水平(99.5分),差距实在很大。
虽然国际化指标占比才7.5%,且又分为国际教师、国际学生、国际合作等三部分。这些项目对非英语系社会且资源有限的台湾地区的确不利。但这些部分其实都会影响到前面3项的评比。因为教学、研究、论文引用,若不是使用英语,都会吃大亏。
例如在教学方面,由于香港地区及新加坡本身的殖民历史与经验,英语是社会广泛使用的语言。大量的英语授课及原文书使用,也让其国际化程度明显优于台湾地区。研究成果在英文的国际期刊刊登,成果展示及学界互相引用自然多有帮助。
台湾地区若不再加以重视提升大学国际化,未来可能会让台湾地区的排名持续落后。
日本文部科学省去年9月宣示政策,锁定13所名校进行重点改革,如要将入学考增加TOEFL等能力测验,海外教师比率提高到半数,外语授课比率五分之一,提高年薪制教师比率,对表现优异教师特别奖励,都是反映对国际化危机的对策,值得台湾地区学习。
因为给予学生国际化教育,谁来创造国际化教育,都息息相关。这其中最关键的更是国际间互相抢国际学者的问题。台湾地区的大学教授薪水远低于国际水平,去年沙特阿拉伯就开出年薪千万、外加宿舍及实验室建置条件,挖走数名台大教授。
事实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聘任大师,自2001年清华大学启动百名人才引进计划,聘请杨振宁等诺贝尔大师级人物进驻清华园,而北京大学也邀请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讲座,这都是让国际化得分的重要关键。
这几年大陆的重点学校,不仅政府全力支持,外界也提供相当丰沛的资源。
相形之下,我们社会实在捉襟见肘。诚如台大副校长陈良基所言:“国际交流需要实际走出去,或邀请对方走进来,没钱的话,光靠打电话、写E-mail,不可能达到真正国际化。”见贤思齐,未来台湾除了当局资源挹注外,也应该积极透过企业设立基金会,透过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吸引国际级大师,提升岛内大学学术地位与声望。
过去台当局为建设世界级的顶尖大学,投入5年500亿(编者注:新台币)资源,让岛内重点大学有较多的资源做拔尖的研究与教学。但近年教育部门大砍顶尖大学经费,过去在顶大经费支持下,几乎世界所有大学联盟会议都能参加,如今只能选择性参加,国际声望和学术曝光自然下滑。
国际化不足,社会也有责任。台湾必须检讨岛内民众长期忽略国际化的原因。新加坡之所以国际化程度高,除了英语为官方语言外,电视媒体也经常报道国际新闻,关注各方在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议题,凸显出新加坡重视国际化的程度。
台湾电视只关心本土茶壶风暴的谈话节目,民众自然无法吸收到国际性相关新闻。社会就不会体会国际化的重要性。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