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本土品牌退出市场:丁家宜被科蒂抛弃将停售

05.06.2014  08:46
又一本土品牌退出市场:丁家宜被科蒂抛弃将停售 - 海口网
又一本土品牌退出市场:丁家宜被科蒂抛弃将停售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又一本土品牌退出市场:丁家宜被科蒂抛弃将停售 

  6月4日消息,新浪财经获悉,全球最大香水公司和化妆品巨头科蒂(Coty)将重组中国业务架构,包括停止销售此前收购的本土品牌丁家宜。另外,未来科蒂将通过利丰集团(Li& Fung)在中国代销部分品牌,包括阿迪达斯、芮谜(Rimmel)和花花公子等。

资料图片。

  科蒂业绩大幅下滑将重组中国业务

  科蒂由FrancoisCoty于1904年在法国巴黎创立,并于2013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Francois Coty因开创现代香水业而享誉全球,2013财年净销售额超过46亿美元,全球雇员约12000人。

  目前,科蒂在中国区的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目前科蒂中国约有员工6000人。科蒂集团旗下分为两个部门:科蒂高档化妆品部(Coty Prestige)和科蒂美容部(Coty Beauty)。

  高档化妆品部CotyPrestige 旗下销售的品牌很多,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巴黎世家(Balenciaga)、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克洛伊(Chloe)、萧邦(Chopard)、大卫·杜夫(Davidoff)、兰嘉丝汀(Lancaster)、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等。

  科蒂集团一位总监告诉新浪财经,这一部门,不会受到此次业务架构调整的影响。

  主要受到调整的是科蒂美容部(Coty Beauty),包括以下内容:旗下芮谜、花花公子、阿迪达斯等品牌将通过中国消费品公司利丰集团(Li & Fung)在中国代销;同时,科蒂将停止在中国出售丁家宜护肤系列产品,专注于其他品牌。

  而科蒂与利丰的合作将从7月1日开始,科蒂首席执行官米歇尔-斯坎纳维尼(Michele Scannavini)在对外声明中称,这将有望增强该集团在中国这个“快速增长市场”的影响力。

  科蒂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的第三财季,科蒂净亏损2.53亿美元,其中包括3.17亿美元的非现金资产减值开支,原因是去年收购的中国化妆品品牌丁家宜未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

  “遗憾的是,科蒂大众化妆品中国区业务业绩不如预期的理想,同时影响了科蒂集团的总利润,因此,寻求另外一种可以让我们核心品牌在中国持续生存的方式,成为当务之急。”一份来自科蒂美容部(Coty Beauty)CEO的邮件中这样提到。

  丁家宜面临大幅亏损将被停售

  事实上,科蒂在中国的表现一直十分尴尬,1996年,科蒂将本土日化品牌羽西收归囊中。但2004年,科蒂又将羽西卖给了欧莱雅,随后基本算退出中国市场,在华业务阿迪达斯、芮谜当时也分别交给上海家化、日本高丝代销。

  2010年12月6日,科蒂集团与丁家宜宣布达成股份购买协议,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是当时小护士“外嫁”欧莱雅、大宝“联姻”强生(中国)之后,国内化妆品行业又一收购案。

  而当时,外界对科蒂收购丁家宜的普遍看法是,科蒂欲通过丁家宜的资源包括渠道重回中国。丁家宜的产品线以洗面奶、防晒等护肤产品为主,在国内的分销渠道较为完整,尤其是在二三线及以下地区拥有一定竞争优势。

  丁家宜还为销售阿迪达斯提供了平台。“丁家宜提供了在中国制造及分销的平台(阿迪达斯借助丁家宜的渠道,获得了显著的销售增长)。”此前,科蒂曾在IPO路演中表达并购丁家宜的重要原因。

  但是,与小护士等被收购的品牌一样,丁家宜也遭遇了经营困局。

  此前,一位工作10年、曾担任科蒂中层管理者的员工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科蒂进驻后,其高层管理者与丁家宜原销售团队在操作理念和思维上有差异是造成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链接

化妆品巨头科蒂重组中国业务 停售丁家宜产品
外资觊觎中国日化品牌 香水巨头科蒂收购丁家宜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