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代表呼吁以“中国蓝碳计划”助推海丝建设

11.03.2015  16:09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陈悦)在今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焦念志带来的建议是——以“中国蓝碳计划”助推21世纪海丝之路,让蓝碳计划成为促进低碳经济的新引擎。

  作为2009年才出现的科学概念,“蓝碳”理解起来并不太容易。身为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中国蓝碳计划”领头羊焦念志无论是在会议上发言,还是接受记者采访时,总如授课般耐心解说。他说,自己特别希望公众更多了解蓝碳的意义。

  他对中新社记者说,“蓝碳”指的是近岸、河口、浅海、深海生态系统中可保持的碳。海洋是地球最大碳库,是陆地碳库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

  而蓝碳计划是一个“一揽子工程”,涵盖经济、社会、生态健康诸方面。焦念志说,一旦“蓝碳计划”通过研究,获取参数,形成碳汇标准,就可以开展碳交易。

  在焦念志看来,碳汇标准形成可以引导推进低碳经济,“让生态补偿机制有了科学的定量指标”。

  他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农民施肥过度,难免对河流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河口、海洋生态环境。焦念志说,形成碳汇标准后,“就可以用碳交易的方式”,“农民少施肥导致减产,我们就有一个公平的标准进行补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焦念志说,他们同样面临节能减排和环境问题的困扰。

  焦念志期待,一旦蓝碳计划推进到这些国家,发挥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科技优势,不但有利于相关国家解决问题,相应也树立中国在相关地区“负责任国家形象”。

  焦念志建议,要鼓励和支持中国科技人员和东盟、印度等国家的海洋科技交流与合作。

  “建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向全世界定期发布《中国蓝碳报告》,宣传中国新常态下的低碳经济成果,发挥中国在该领域的科技优势”,焦念志从2008年起就担任着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科学工作组的负责人,他说,“中国有条件也有号召力发布这样的报告”。

  “21世纪‘海丝之路’应该丰富多彩,除了经济层面还要有更深的内涵”,焦念志说,中国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相比周边国家有特色和优势,正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别于“古代丝绸之路”的“21世纪特征”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