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境,如何防疫防病?
台风过境,如何防疫防病?
医生提醒谨防肠道传染等疾病
■ 本报记者 马珂
台风“莎莉嘉”虽然已经离开海南,但是台风过后,防疫防病工作却不能大意。本报记者采访了省疾控中心、海口市人民医院、省皮肤病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为您介绍一些灾后防病知识。
污水易致“烂脚丫”
抗风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容易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俗称为“烂脚丫”“洪水脚”或“水泡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
防治“烂脚丫”的具体措施: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脱离洪水浸泡。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紫药水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小心肠道传染病
台风过后,不少地方积水内涝严重,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
受灾地区的群众,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特别是便后或接触粪便后、做饭和进食前、给孩子喂食前,都要把手彻底洗净。
台风期间不少家庭停电,只要停电超过2小时,冰箱里的果蔬、鱼肉就开始滋生细菌。因此肉类、鲜奶等如果已经变质,最好丢弃。如果冰箱曾遭污水淹过,摆在冰箱里的有皮水果清洗过后还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已经去皮的水果,不宜生吃,如未经处理就吃下肚,就会将大量细菌带入体内。而沾到污水的肉类,最好丢弃,如果非要食用,切记要煮沸煮熟后方可。
如果平时食用的餐具在台风中泡了水,台风过后要一定记得消毒。消毒的最好做法是将全部餐具放到开水中煮沸消毒,若餐具的数量庞大,可将其浸泡在漂白水里,之后再冲洗干净即可。污水里有很多细菌,如果泡过污水的餐具未经消毒,只以清水冲洗就拿来使用,包括大肠杆菌、杆菌性痢疾及沙门氏杆菌等在内的病菌就可能残留在餐具上,很容易病从口入。
伤口感染别大意
台风后,大量密集降水造成路面湿滑、积水。很多群众不得不趟水行走,由于雨水较脏,有些患者的伤口已经开始出现感染。
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玉仁提醒,大雨过后,伤口真菌感染发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是之前患有脚气的群众。不论已有的外伤,还是台风天新增的外伤,不论伤口大小、深浅,都要进行及时正确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伤口出血、感染、化脓,严重会得破伤风,断肢,甚至威胁生命。伤口处理正确,能迅速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坏疽、 破伤风等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创伤的伤口,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
皮肤出现伤口,完整性遭到破坏时,为减少细菌的入侵,首先要对伤口进行认真的消毒。一般可在凉白开水中加入食用盐,配成1%浓度的盐水,冲洗伤口。可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冲洗后,可在伤口表面涂上一些药品,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红药水)或紫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
若伤口有出血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包扎,减少出血,防止化脓。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厘米,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如果出现较大的创伤伤口,甚至有感染症状(发红,肿热,出现分泌物,发烧),在保护好创面的同时要马上就医,防止进一步恶化。就诊科室可选择急诊科、外伤科,如果伤口涉及骨伤,可选择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