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海人”的誓言——追记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省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岳平
“守海人”的誓言
——追记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省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岳平
岳平同志(左)生前参加党风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与听众交流互动。 |
岳平,一个视工作如命的人,缺席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会议。
这一天是9月2日,星期六。征求海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建议的座谈会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召开。
上午9点,会议开始。细心的参会者发现会场空了很多座位,包括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省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岳平在内,环保部门大多参会人员都缺席了。
墙上的时钟依旧滴答地走着,会议在紧张、凝重的气氛下进行,直到中午会议结束时,大家突闻噩耗——昨天还与大家一同调研的岳平,在会前8个多小时,因突发心脏病,永远停摆了他的生命之钟。
“他,真的是太拼,太累了!”熟悉岳平的同事泣不成声。
乘飞机算作“休息”,给自己微信取名“守海人”的岳平,合上眼永远地睡去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如果,“倒带”播放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周,我们能看到他给海南留下了,最深情的誓言、最执着的守护……
从闯海到守海
不变的是信念
9月1日,早上8点。汽车从海口开往五指山,一路蓝天相伴,绿树相随。
坐在车里的岳平,头发夹着银丝,脸上带着疲惫。这段时间,在繁重的任务间连轴转,这个“铁人”有些吃不消了。
车上,大家在讨论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的问题,当省民政厅负责人询问起中部市县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是哪些区域、有多少个行政村时,岳平很快打起了精神,接过话茬。
“我们厅有个初步方案,划定的地块、涉及的村子、红线图都有。可以把材料给你们。”说完,他立马拿出手机开始联系,把需要的文件名称、附图、数据,对工作人员一项项交待清楚。
车拐过弯道,爬着坡,电话已来回了好几通。
过了一会儿,同车的海南日报年轻记者周晓梦,也“溜”到他的座位旁,希望聊聊海南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史,为明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报道准备素材。
“行!我们当时写过一本环保志,我回去找找,到时拿给你看。”岳平以他一贯的爽朗答应了。
“闯海”近30年,岳平堪称海南环保领域的一部“活字典”。“在全省生态环保战线,在全厅领导班子和全厅干部中,岳平同志专业知识最全面。”省生态环保厅厅长邓小刚这样评价。
1988年4月,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海南,成为无数青年的寻梦之“岛”。当年7月,四川剑阁小伙岳平,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从此,这位从巴山蜀水走出的“闯海人”,成了呵护海南绿水青山的“守海人”。
“岳平从当化验员开始,就显出了不一般的责任心和钻研劲。很多人不愿意做的化验项目,他却抢着做。”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同期入职的陈表娟见证了岳平的成长,在她看来,岳平从站长助理到站长,再一路走到省环科院院长、省生态环保厅副厅长的岗位,靠的是实干、靠的是苦干。
2008年汶川地震后带队紧急奔赴四川,成功支援雅安地区饮用水源地应急监测;2009年受命开展东方市八所镇十所村环境状况调查工作,利用“十一”长假连续奋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环境监测调查评价;2014年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期间,在短短3天内组织完成对全省203个水源地的监测,及时有力地保障了全省饮水安全。
其中,在东方开展环境监测调查评价时,岳平带了80多名监测人员赶到现场,在24个空气站点、33个土壤站点、16个水站点、5个固体废弃物站点、8个污染物排放点,连续奋战了3天3夜。白天监测采样,晚上分析数据写报告。熬到第三天凌晨5点,报告终于拿出来了,连年轻人都顶不住了,大家累得趴在桌子上休息。但陈表娟抬头看见的是,岳平一个人还坐着,正一字一句检查报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岳平面才如此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
2015年,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挂牌成立,岳平调任副厅长。2017年,全国目前唯一的省级规划委——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全省空间类总体规划的编制、管理和督察工作,保证每块土地的唯一属性,确保《海南省总体规划》出台后,能够“一张蓝图干到底”。
熟稔海南生态环保科研与政策的岳平,再次被委以重任,兼任省规划委副主任。
都说海南生态环境好,但岳平这个环保部门的厅官,却当得一点也不轻松。
他深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保护好生态系统对海南、对国家的战略意义越来越重要。海南环保人身上的责任,很重!
岳平常常告诉下属,“海南与国内污染严重地区不一样,我们是优良地区,以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保护,需要蓝图来规划引领,需要红线来固化边界。
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一张蓝图干到底”,为全国改革大局探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省环保厅承担了《海南省生态红线划定专题研究》等三项任务。
生态红线,不光要落到纸上,更要落到具体地块上。
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性强、全国没有可借鉴经验;国家技术指南给出的模型和数据源精度,并不适用海南这种行政区面积小、具有热带海岛生态系统特色的省份……
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并没有挡住岳平的步伐。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带着特区精神“基因”的他,充分吸收红线划定技术小组成员建议,并结合本省特点,改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模型,带领科研团队“5+2”“白+黑”,连续奋战近8个月。最终有效整合环保、海洋、林业、水务、国土资源等各部门的红线,划定了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同时,他和团队还测算了全省水、大气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人口承载力以及重点产业环境容量等,提出全省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底线,为我省“多规合一”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身为环保人,一定要有环保人的担当,要为海南人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决不能为了某些小利益放松要求,红线划定要做到应划尽划。”省环科院研究规划室副主任王晨野,始终记得岳平的这句叮嘱。
在昌化江流域,原有一处水泥原料矿区,相关市县政府多次来厅协商,希望能够把矿区范围划在红线区外,以保障本县经济发展及相关企业长远生产发展需要。
平时总是乐呵呵、一脸和气的岳平,此时却硬起了心肠。
他亲自带队前往现场考察实际情况,并与技术组同志多次讨论。鉴于该矿区区位敏感,对维护当地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他顶住压力,坚持把该矿区范围内生态区位重要位置保留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加以严格管控。
岳平,用一身担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他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嘱托——“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融进了自己的血液。
从小家到大家
不忘的是初心
8月31日,深夜12点多。早已入睡的林莹,被门外的动静吵醒,起身为丈夫岳平开了门。
进屋后,岳平一句话没说,在沙发上静静地坐了10多分钟。直到稍微喘了口气,才对妻子轻轻吐出两个字,“好累”。
铁打的汉子,在相濡以沫26载的妻子前,终于忍不住讲了句实话。
怎么能不累?
一肩挑两担,既要钻研学术,又要抓班子带队伍,长期高强度工作。近两个月来,他白天随中央环保督察组工作,晚上远程处理材料组、舆情组的工作,还为省委党校讲课准备PPT,宣传生态文明建设。8月28日下午,他又乘机去济南,参加环保部主办的会议。
31日中午散会后,岳平接到了环保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海南省环科院原院长岳建华打来的电话。
“你不要急着回海口。可以跟领导请个假,明天再赶回去。”得知岳平临时接到任务,要赶去五指山调研,这位熟知岳平品性的老同事、老领导,关切地劝说。
事实上,当天济南飞海口的直达航班已经没有票了。岳平完全有理由请个假,可他竟然买了中转票回海口。
飞机在长沙转机时,岳平抽空给同事打了个电话,“来机场接我的时候,记得先到办公室帮我把材料带上。明天一早我就去五指山了,没时间去拿。”
“好了,要起飞了,我要关机了。”挂机前,岳平的语气透着难得的轻松。这万米高空上的两三个小时,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松一松。
待岳平回到家,洗漱,收拾出差的衣物、文件,上床休息时已近凌晨两点。
第二天早上6点多,林莹起床,做好两人的早餐。
“记得吃药!”上班前,林莹又叮嘱了一句。
没想到,这是夫妻俩最后的对话。
“为了我热爱的事业,我终于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愿我的至亲和朋友们爱惜身体,保重!”——9月2日上午10点30分,悲痛万分的林莹拿出丈夫的手机在他朋友圈发出这样一句话,代表岳平向他的亲人、朋友们告别。她也相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丈夫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事业。
此前,林莹并不理解岳平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守海人”,还笑话过他“老土”。但当丈夫离去时,她才明白,岳平确实是在用生命践行自己守护绿水青山、守护宝岛海南的誓言。
林莹是军医出身,说到丈夫生前的点滴,她语气有着军人的坚强,但脸上泪水决堤。
那晚,是她第一个发现岳平出事了。
这几年,林莹的身体不太好,岳平体检也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为了不让对方担心,夫妻之间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谁出差都要打电话报平安。为此,林莹的同事还开玩笑说:“你们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粘。”
9月1日晚上,林莹一直没等到丈夫的电话,等到晚上11点,林莹忍不住主动打了过去。电话响了几声,没人接。林莹怕打扰丈夫工作就挂断了。过了15分钟,林莹又拨,还是没接。11点半,再打还是没人接,发的信息也不回。
隐隐不安的林莹,几经周转,找到同行的同事打开岳平的房门,但此时的岳平却怎么也叫不醒了……
“当时他同事说人还在抢救,我马上叫了两个医生朋友连夜赶过去。”抱着一线希望,林莹第二天早上5点赶到五指山时,已无力回天。
岳平牺牲后,同事、朋友去到家里慰问,才看到这个厅级干部的家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省环保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陈玉南,至今还记得关于200元钱的一件小事。2015年,岳平率队去重庆市开展交叉督查。离开酒店结账时,岳平突然叫住陈玉南,递给她200元钱。“我消费了客房的茶叶和水,你帮我结了。”
陈玉南心里想着,这是出公差,一点茶叶能值多少钱。于是委婉地说:“我这边先结了,再说吧。”但岳平硬是把钱塞给了她。
在林莹怀念丈夫的文字中,我们更看到了一位清廉公仆的本色——
“他的一生非常简朴,除了必要的工作需要,一般都在家里吃饭,很少出去。他对衣着的要求也很简单,衣服都是我从网上买的。他身上唯一的奢侈品是价值3000元、戴了近7年、接近1000度的眼镜。配眼镜时,他说:‘老婆,这个让你破费了,但我的眼睛必须要配一副好的眼镜,不然我的眼睛坏了,就没法工作。’”
絮絮的话语,是不尽的思念,也若汩汩的清泉。
思念到深处,林莹也有遗憾和埋怨,“作为丈夫、父亲和儿子,岳平是不称职的。”
作为海南本地人,林莹喜欢喝早茶,常常希望一家三口能一起去茶楼,可这个小小的要求,岳平也没有满足她,“因为他觉得,这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作为生态环保专家,岳平几乎走遍了海南的山山水水。但他们全家却很少一起旅游。
2013年,岳平母亲去世。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岳平下了决心,再忙也要把父亲接到海南尽孝。可只住了两个来月,老父亲就主动要求回老家了。“老人家是心疼儿子,不想影响他工作。”林莹说,岳平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父亲。有一次,他和父亲聊着聊着,就在沙发上睡着了。看到这一幕,林莹又想起了前些年从四川探亲回来时,岳平说,“老婆,忠孝两难全!”话一落,他就流泪了。
已经有一年多没见到儿子了,79岁的老父亲岳金清这次赶到海南看到的却是沉睡中的儿子。这位军人出身的援藏干部,摸着儿子冰冷的手痛哭了一场。
当组织上问老父亲,还有什么要求时,岳金清强忍悲痛说,“岳平是党员,怎么做都听党的。他既然把一生都交给了党,就要对党忠诚。”这位老党员深深理解儿子的坚守和追求。
岳平作为一名父亲,他希望唯一的儿子岳林子承父业,继续守护海南的青山绿水。“我父亲非常热爱海南的环保事业,并深深影响了我,我的本科、硕士,读的都是与环保相关的专业。”岳林说,平时父亲很忙,父子俩很少通电话。今年6月硕士毕业时,父亲打来电话希望他好好学习,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也成为岳平对儿子最后的嘱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但不变的是,共产党员忠于党和人民,并为之奋斗拼搏的初心。
从学者到官员
不放的是队伍
8月28日,上午。正在省环保厅起草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文件的王晨野,遇到了岳平。
“‘红线管理’的稿子写得怎么样了?我要去山东出差,周五回来时你们一定要有个稿子给我看。”岳平关心地问起文件起草的进度。随后,又笑着补了一句:“我这次去济南,顺便看一下戴瑞过得怎么样,回来再告诉你啊!”
戴瑞和王晨野,是2009年同一批引进省环科院的双硕士和博士。由于父亲生病,戴瑞只在海南工作了两年,便回了老家。“没想到七年后和岳厅第一次见面,竟然变成了永别……”戴瑞事后接到王晨野的电话,泫然泣下。
在同事,尤其是年轻人眼中,岳平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又是重视队伍建设的好领导。
岳平有才。他先后组织完成300余项国家和省下达的科研和应用项目,率先在全国环保系统中开展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监测, 2014年首次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发布海南环境空气质量信息。
特别是结合海南省情,岳平创新提出直接补偿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农户个人的“直补方式”,同时还提出从居民水费、用水大户、旅游门票等途径筹措补偿资金,为我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他常常教导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必须注重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要接地气,不能关在房间里研究,要到第一线去拿到第一手数据。”省环保厅规划财务处负责人邢巧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岳平,更爱才。
人才,一直是制约海南发展的短板。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让他们安心扎根海南,岳平事无巨细地关心着这些年轻人的成长和生活。
在省环科院任职及后来分管环科院期间,他改进选才用人机制,大胆选贤用能。如今省环科院已拥有博士9人,硕士53人,技术人员比例高达84%。在他的带领下,省环科院已成为我省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和环境决策的重要力量,先后获得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环境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2013年,省环科院集中招聘了4名博士,在招聘考试后,岳平专门让王晨野给录取的博士打电话,询问大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单位帮忙解决。
“房子。”面对着年轻人普遍关注的住宿问题,岳平安排院里给每个博士都单独租一套房子,租金由院里解决。后来单位集资建房时,院里又为几位年轻博士争取到了购房指标。这些贴心的支持,让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的穆晓东,铁了心留在海南。
现在,穆晓东和几位年轻博士参与的课题项目越来越多,也逐渐能独当一面。做《海南省生态红线划定专题研究》时,穆晓东已是小组的技术骨干力量,每段红线落到的地块,他都熟稔于心。
……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冥冥之中,一生守护绿色的岳平,把最后的时光留在了海南的“绿肺”五指山。
他走得是那样匆忙,来不及跟他深爱的家人、关心的后辈告别,来不及完成一直牵挂的工作。当9月19日上午9点,我们打开岳平办公室门时,一切都保持着他离开时的样子,仿佛随时等待他的归来。
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文件和报纸,报纸的时间停留在8月25日。
一盒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随手放在电脑旁。
窗帘后,藏着简单的折叠床;书柜一层的角落里,放着杯子、牙刷、一管用了大半的牙膏,还有护眼、护心血管的药品。这是都是他加班时常用的。
办公电话的显示屏,一闪一闪。翻看未接来电,竟有188个!
走出办公室,窗外天空湛蓝、空气清新、椰树摇曳。这寻常不过的海南美景,如今却有了特殊的意义和珍贵的重量。
岳平走后的第21天,他一直关心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在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上通过。
这份《决定》,着力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精心呵护海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让海南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让全省人民共享优良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
这,足以告慰魂归青山绿水的英灵。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岳平走后,他的同事写诗怀念他,“……琼岛的青山绿水,早已深深刻下了您的印记;那一片蔚蓝的天空啊,到处都有着您的气息!放心吧,您放心地休息吧;那份未竟的事业,由我们来承担。循着,您的足迹!”
一个“守海人”,步履匆匆地走了。更多的守海人,循着他的足迹来了。
岳平践行了他的誓言,坚守岗位直至最后一刻。他走完平凡一生,却将生命融入这片生生不息的苍翠巍峨。 (记者 周元 周晓梦)
守海为民的时代楷模
时间变迁,誓言不改。29年前,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时,他青春年少,一头扎进海南的生态环保事业;29年后,他身为领导干部,依然坚守在生态环保一线,并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意气风发的“闯海人”,到忠诚坚定的“守海人”,好干部岳平积极践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不断彰扬无私奉献、忠诚担当的公仆情怀,为精心呵护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守海人”岳平,是坚守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一线的时代楷模,是新时期好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其可贵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学习并践行。
心系生态,他是海南环保的“活字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守海人”岳平一心所向,正是这样的绿色政绩。为了划定生态红线,推进“多规合一”,他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勇克难关;为了尽快完成环境监测调查,他白天采样,晚上分析数据写报告;为了守护良好生态,他坚持技术为民,在环保工作中实现诸多创举……其“活字典”的称号,正是不辞辛苦一步一步磨出来的,正是夜以继日一天一天干出来的。29年间,从最基层的化验员,到省生态环保厅副厅长,岳平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用生命和热血呵护着海南的“最大本钱”“最强优势”。
一心为公,他是无私奉献的“好公仆”。为了生态环保工作,岳平走遍了海南的山山水水,可他与家人一起旅游的次数,却屈指可数。这一对比鲜明的生活细节,折射出的正是岳平同志舍小家、为大家的公仆情怀。多年来,他的心怀大局、实干创新,得到的是家人的默默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岳平同志改进选人用人机制,大胆选贤用能,吸引一批批高层次人才扎根海南。现在,岳平同志离我们而去,但他引进、留下的环保人才依然坚守岗位,成为我省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和环境决策的重要力量。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岳平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特区精神的生动写照。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当此之时,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迫切需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迫切需要更多像岳平同志那样不忘初心、一心为公的“守海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要以岳平同志为榜样,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埋头苦干,奋勇拼搏,努力呵护好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全面落实好省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饱满的热情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海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