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屯昌公鸡碗雄唱琼州
原标题:半个世纪前:屯昌公鸡碗雄唱琼州
文海南日报记者陈耿王培琳通讯员邓积钊
朋友下乡“寻宝”,在临高某村拾得一枚残缺的公鸡碗,碗上的公鸡乃是三两笔画成,内行的人说这是写意画法,虽显粗糙,却将公鸡的阳刚雄姿表现得淋漓尽致。碗的底部有落款,竟然是“海南屯昌”,还有拼音,背景是群山和椰树,地方特色最是浓郁。
屯昌生产陶瓷吗?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知道,年轻人恐怕就闻所未闻了。揣着好奇心,海南日报记者直奔屯昌采访,方知这个海南岛最晚设立的内陆县份,陶瓷的生产和销售,一度辉煌。
在屯昌陶瓷厂老厂长余关兴家里,他向记者展示了该厂生产的陶缸、陶钵、瓷碗。1962年入厂的老技师揭辉业,住在隔壁,闻讯也拿来一些瓷碗,其中一枚青花色的斗状碗,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据他们介绍,这是仿宫廷青花葵斗碗,最早于1963年生产,手工拉胚,手工上釉,为釉下彩。不过,从1964年开始,生产重心转向公鸡碗,葵斗碗的产量渐渐式微,而公鸡碗则开了海南陶瓷出口的先河。
屯昌的陶瓷工业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5年,屯昌只有砖瓦厂,没有陶制品,更没有瓷器出产,4年后,在此基础上陶器厂出现,直到1961年,屯昌县陶瓷厂才正式成立。
此后,陶瓷厂生产规模和产值逐年递增,于1991年走到巅峰,当年进行薄壁匣钵技术改造后,产量从技改前的500万件增加到1200万件,产值也从此前的169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产品销往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公鸡碗甚至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屯昌县志》记载了这段荣耀的历史。
而公鸡碗之所以受市场认可,与引进人才息息相关。
余关兴告诉记者,从1964年开始,屯昌陶瓷厂先后从广东潮汕、江西景德镇和湖南醴陵等地,聘请业内知名的陶瓷技师到屯昌来指导和培训本土工人,使得产品不但好看,而且质量过硬,种类也越来越多元化,仅碗类就有大海、二海、大斗、小斗和常见的三寸半、四寸二饭碗,此外还有茶壶、汤匙等多种日用陶瓷。
可是,1991年开始的巅峰状态持续时间并不长,1994年后,屯昌陶瓷在外地产品的冲击下开始亏损,次年产量仅100万件,亏损30万元,导致1996年一度停产,1998年恢复生产,但因资金投入不足和市场营销不佳,到了2001年再度停产,从此一蹶不振。
2008年,该厂完成转制分流,昔日旧址已被商业项目替代,看不到一点痕迹,就是当年就地挖黏土的两个大水坑,也被改造成两个人工湖。
一个走过半个世纪辉煌的陶瓷厂,留不住一点遗迹,也留不下一套产品以供陈列,就连那么出名的公鸡碗,都难觅踪影,要到民间去寻找,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
不管结局如何,哪怕昙花一现,屯昌陶瓷毕竟有其资源禀赋作为支撑。
据查,屯昌的高岭土遍布全县各个乡镇,其中品质最佳者在中坤地区,日军侵琼后,曾经实地勘探,现已探明其高岭土矿长1400米、宽6米、深6米。
当年,余关兴他们主要就是到中坤取土,但也到其他市县买土。在他心目中,屯昌的高岭土是全岛最好的,但考虑到硬度等其它因素,也会掺杂别处的高岭土,如琼山大致坡(现属海口)的,在他看来是第二好的高岭土。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