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传承父亲遗训,闯海护海:祖国事业挂心头
“要把祖国的事业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提及“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人们都知道他在30多年的闯海生涯中,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为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作出杰出贡献。
可鲜少有人知道,王家三代人,都是为国守海人。
王书茂出生于世代以海洋渔业为生的家庭,父亲王诗伦,是一名航海经验丰富的渔民。王书茂18岁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到三沙作业。6年后,18岁的弟弟王书惠,也成为一名渔民。
“那时候出海,条件特别恶劣,我们常常在海上漂个一年半载。”王书惠回忆,他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恶劣的台风天气,木船差点被掀翻。渔民在海上漂,缺乏淡水、蔬菜是常有的事,条件十分艰苦。1988年,王家的三个男人共同参与到岛礁建设中。“父亲干起活来,特别卖力,让我们兄弟俩也不能偷懒。”王书惠回忆。
波澜壮阔的南海,是潭门渔民的“祖宗海”。自古以来,潭门渔民就有祖训,守海爱海,是每一个潭门人的责任。
在潭门,无论是民兵巡逻执勤,还是渔民出海打鱼,祖孙三代齐上阵是道亮丽风景线,王书茂家也不例外。到20世纪90年代,王书茂刚刚成年的儿子王振锦,也成为一名南海渔民。在王书茂的带领下,一家人一起开船运送建筑材料,留下了“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佳话。
参与建礁使命荣光,王书茂一家三代每次都豁出命地干。1997年执行一项海上任务时,时任民兵排长的王书茂和60多岁的父亲以及18岁的儿子在烈日酷暑、暴风骤雨中驾船往返,祖孙三代比干劲,谁也不输给谁。
王书茂回忆,最困难的一次是在某个岛礁,风浪大、礁盘小,在别处一趟能转驳一吨水泥的小艇,在此处只能拉一包50公斤的水泥。为加快工期,小艇不停,渔民换班吃饭,持续干了半年。
在南海耕耘多年,多个岛礁都曾留下王书茂一家三代人挥汗如雨的身影。“要把祖国的事业时时刻刻放在心上。”2012年,王诗伦在临终前拉着王书茂兄弟俩的手郑重地交代。
多年来,王书茂一直牢记父亲的叮嘱,始终把国家的任务挂在心头。
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在长期运送材料的过程中,王书茂的皮肤受到了高强度紫外线的辐射,但他依然坚持到将最后一批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运送到为止。现在他脸上、身上都有高强度紫外线带来的皲裂,对于这些伤痕,他总是微笑地调侃为“成长的印记”。
“这次获得‘七一勋章’回到家里后,哥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勋章放在父亲的照片前,告慰已经故去的父亲。他说这枚勋章的荣誉属于所有潭门的渔民。”王书惠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海南日报嘉积7月11日电)
原标题:“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传承父亲遗训,闯海护海:祖国事业挂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