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传统节日沦落到只剩下消费
中新网9月9日电 昨天适逢中秋节,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在这个商业时代里,任何事情都难免与经济挂钩,就连饱含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也不例外。面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日渐沦落,我们并不完全排斥商业消费,但传统民俗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政府应该帮助百姓认识节日、了解习俗。
文章摘编如下:
又到一年月明时。中秋节成为法定节假日后,众多商家蜂拥而上,成为促销各类商品的一个“黄金节点”。超市里月饼成山,电视里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月饼似乎成为我们与中秋节的唯一联系,成为节日仅存的符号狂欢。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商家“月饼大战”很早之前就硝烟四起,从“天价”月饼到“保健”月饼,从“文化”牌打到“促销”牌,花样繁多,噱头不断。期间,甚至还出现了“先有月饼还是先有中秋节”的争论,似乎此争论还大有赶超鸡与蛋的悖论的趋势。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月夕、秋节、秋收节、八月节、八月半、追月节、玩月节、祭月节、女儿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当然,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慢慢发展形成的。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现在,中秋节也是新加坡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作为传统节日,数千年来被赋予美好喻义、寄托温馨情思的中秋佳节,和春节、端午节一样,有着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传承。最早人们在中秋节吃的是自己家烙的或蒸的饼,后来逐渐衍生出来各种馅的月饼。团圆、登高、庙会、祭月、烧瓦塔、舞火龙、送桂花酒,包括台湾、福建等地区的偷菜,都是中秋文化的延伸。
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关联着民族情感,沿继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理想。但伴随时代的发展,经济活动替代文化活动,特别是多元价值与利益诉求的冲击,使得这些传统民族节日被人们日益淡忘,原有文化和思想内涵不断消失,以致春节过成了“饺子节”,端午成为了“粽子节”,中秋节也异化成逐利、勾兑的“月饼节”。
当然,在这个商业时代里,任何事情都难免与经济挂钩,就连饱含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也不例外。面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日渐沦落,我们并不完全排斥商业消费,当传统节日遭遇商业消费,也没必要非得“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山不容二虎”,二者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实现双赢。其实,传统与经济本来就不是矛盾的。怎样在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保护和发扬的同时,以此为契机,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才是我们应该着眼的地方。
另外,传统民俗节日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诸多传统节日日渐衰落、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的时候,政府应该帮助百姓认识节日、了解习俗,帮助人们过好传统节日。在如何保护和发扬传统节日这一环中,政府无疑要起到主导作用。
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奥秘所在。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将是21世纪里,全体中华儿女所共同面临的使命与挑战。(霍计武)
延伸阅读:中国传统节日变“假日” 学者呼唤多些文化内涵
如何守望传统节日? 专家解读节日文化传承隐忧
港媒:香港民众重视传统节日 端午粽再贵也要食
春节人文内涵受冲击 学者呼吁政府助力传统节日
健康过节理念深入人心 传统节日病春节低发
欧联时报:诠释传统节日不能一“吃”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