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促发展 科技引领谋新篇

01.02.2016  13:01
海南农民创业创新互联网+大会助农民创业。本报记者 苏建强 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成果频出。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海南生态软件园腾讯创业基地创造巨大价值。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 本报记者 王玉洁  

  通讯员 何君裕 于丽丽

  新常态下,千帆竞发,不进则退。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步伐丝毫不敢停歇……

  “十二五”期间,海南正处在加快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黄金机遇期。省科技厅大力实施科教兴琼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五年来,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9家,比五年前增加了百余家,总收入也随之翻倍;省科技厅组织项目申报“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项目;建成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服务平台;选派科技人员到乡镇挂职,在农业、海洋等领域加快推动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学研合作等专项工作稳步推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科技体制改革 夯实发展基础

  北国冰封时节,海南却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温暖四溢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人心。

  春节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所科研人员王挥很高兴,他们团队研究的天然椰子油冷榨技术得到成果转化,自己因此可以拿到一笔“科研成果转化的提成”。这份喜悦受益于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去年年末,一份“贺岁大礼”也花落海南。我省为鼓励科技发明结“金果”,出台了《海南省促进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快推动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

  海南,拥有极适宜脑力劳动和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想要创新驱动,关键在于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驱动作为新的发展引擎带动新的经济增长。

  五年来,海南不断加快深入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制定印发了《海南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方案》,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推进科研项目经费和管理改革等。去年,我省第一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成也意味着我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又前进一步。

  五年来,海南知识产权拥有量和专利质量快速提升,每万人就拥有2件发明专利,全省专利申请受理量和专利授权量均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2014年,海南还诞生了第一个“当代发明家”,他就是拥有500多项专利发明的海南拍拍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发。

  优化创新环境

  培育发展沃土

  简约的装修风格、宽敞的办公空间、转角处的咖啡吧……去年骑楼老街众创社区内的“三人咖啡”众创空间正式投入运营,海南创客又新添了一个家。

  五年来,我省不断搭建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培育沃土,不仅认定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建设了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并与海南大学、热科院、海口市人民医院、中科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展开不同领域的科技合作,取得了喜人成绩。去年我省还举办了首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营造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海南氛围”。

  若要问从各类平台中获得了什么,2015年从小微企业跃升为高企的企业很有发言权。海南拍拍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爱玲告诉记者:“孵化中心为我们提供场地、引进客户、开现场会搭建交流平台,为公司企业发展帮了大忙。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越来越多的高企已成为行业领域的领头羊。可以预见,高企将引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创新之花的绽放,离不开优秀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为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省科技厅共培养了2期33名海南省创业英才,多年来,一批科技创新机构核心创新团队也来到海南,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工作,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我省还先后出台了若干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完善。

  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史贻云说,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与竞争的主动权,而省科技厅搭建的一切平台都是为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南本省的企业和企业家而努力。

  科技创新引领

  助力产业发展

  我国南方花刺参人工育苗实现了零的突破!去年全省共培育近50万头花刺参,产值近100万元,并在文昌进行了人工水泥池养殖示范,为当地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特色高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我省不断推进科技成果在农业方面的示范推广应用,共解决了1400多个农业生产问题。五年来,省科技厅共资助3200万元支持76个农业项目,吸引社会投资3亿多元,充分调动科研院所与涉农企业加快科技成果集成与转化应用。其中在农业领域推广胡椒、咖啡、香草兰、水稻、瓜菜等新品种种植,新技术示范面积近10万亩,年经济效益达15亿元以上。

  除农业以外,在23个省重大科技项目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支持“海洋强省”战略发展,我省特设立了科技兴海专项,实施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重大科技专项。说到海洋,南海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了推动科技在三沙的发展,省科技厅投入6000万元在三沙示范海洋健康苗种繁育及深水网箱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等科技成果,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机会。

  南海丰富的资源赋予了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作为科研部门,省科技厅为海洋渔业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海洋防灾减灾等方向立项160多项科研项目,支持经费1.4亿元,不断推动海洋科技发展。

  注重民生科技

  共享发展红利

  一切科技的推广应用,只为解决农民实际生活的难题,促进经济发展,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样牵动着省科技厅的心。

  “自‘膜法’饮水工程进村后,我们再也不用为喝一口干净水发愁了。”去年11月,海口秀英区西秀镇荣山村管水员蔡志界告诉记者。4年来全省总投入1.4亿元,在17个市县示范推广由海南本土企业海南立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滤膜技术,让85万人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作为超滤膜技术的研发人,陈良刚自1992年创办公司以来,不仅在专利发明领域有所建树,也一直致力于解决海南老百姓饮水难问题。

  针对海南省耕地过度种植、地力渐贫的现状,省科技厅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在全省7个市县10个乡镇、农场组织实施“海南耕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专项示范。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力量真了不起!”屯昌县西昌镇大颜村村民莫世香由衷感慨,他的山鸡养殖在科技副镇长张先敏的帮助下,孵化率在一年内从不到50%提高到了85%。

  从“十二五”开局之年一直到2020年,我省每年都会从省直有关单位、科研院所等单位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中西部市县挂职,至今已有201人担任科技副乡镇长。

  科技兴农,从科技中获益的农民远不止这些;科教兴琼,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不可估量。

  创新,是海南发展的血液,我们感觉到,在海南这片沃土之上,创新之花正绽放,创新之变正焕然。

  (本报海口1月25日讯)

  五年前,海南高企共有61家;五年来,海南高企总数达到169家,预计2015年实现年总收入365.7亿元;组织38项项目申报“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项目;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家、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公用效率明显提高,加盟单位达37家,平台仪器资源总数达到756台套,总价值达到4.59亿元,已为1457家企业提供服务。

  “十二五”期间,海南省专利受理申请量11211件、同期增长174.3%;专利授权量6846件、同期增长207.13%。专项科技经费合计14.5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8倍。

  三年来,投入产学研专项资金6000万元,资助147个项目,推动带动企业投入2.4亿元,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建立9个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转化80多项科技成果。

  “十二五”期间,我省海洋科技主要面向海洋渔业技术、海洋生物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方向,立项科技项目160项,支持经费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