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称粉丝纵容或成明星吸毒潜在原因

22.08.2014  11:23
\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姚万俤 作

  本报记者 王平

  台湾青春偶像柯震东涉毒,引发两岸三地热议。为什么明星圈经常与“毒”挂钩?吸毒真的能激发艺术灵感吗?明星吸毒对社会有负面示范,是应该从严惩处,还是应期待“浪子回头金不换”?

   娱乐圈涉毒事例多

  早年间,走入我们视线的吸毒明星通常是西方人。比如27岁吞枪的“摇滚之神”科特·柯本,自杀前一直吸毒;上世纪70年代享誉西方的乡村布鲁斯歌后贾尼斯·乔普林,因注射过量海洛因突然死亡;拥有5座格莱美奖杯的英国女歌手艾米·怀恩豪斯,也因吸毒过量死亡。美国“四大天后”之一的惠特尼·休斯顿,吸毒之后失去天籁之音,英年早逝。

  1990年之后,大陆和港台明星也开始传出吸毒丑闻。前有歌手景岗山、谢东、苏永康、满文军,后有导演张元、宁财神及演员高虎、张默,歌手李代沫,再到前几天被抓的房祖名、柯震东,艺人涉毒的消息似乎越传越密。

  为什么娱乐圈常常染“毒”?一种被经常提及的原因是,吸毒可以激发创作灵感。西方上世纪60年代盛行的摇滚文化,反正统文化运动伴随毒品,一起成为反叛的标识。“这种亚文化某种程度上也在影响今天的亚洲。”导演张元曾这样对媒体说。

  但毒品真能激发灵感吗?乐评人王小峰说:“摇滚圈是最早涉及毒品的领域,1992年,北京就有一批摇滚乐手因为吸毒被公安局拘留。但是很遗憾,有的摇滚歌手吸了这么多年,音乐没什么进步。”

  曾以身试法的张元感慨,“这个东西会使人的心变得很冷,不够温暖。实际上它有点像醉酒,过了劲以后很难受……感觉好像是在另外一个空间里面,人的精神变散了。”歌手罗琦1997年因为吸毒被捕,她后来坦承,曾听信圈中人介绍吸毒能带来灵感,但是“那绝对是个误导,后来我才明白这完全是错的”。

   道完歉又是好汉一条?

  明星吸毒,还有个重要原因是钱太多了。北京电视人尤小刚炮轰明星吸毒都是“钱多烧的”,“为什么那么多年轻演员吸毒?就是成名得太容易了。钱来的太多了,烧的!他要是没饭吃还会吃毒品?”

  2011年,柯震东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出道,现在,他的身价已比当初暴涨100多倍。公开信息显示,柯震东先后为多达19家企业做过广告代言,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品牌高达2/3。

  房祖名更不用说,身为巨星成龙的儿子,本身就是富二代,还代言了德芙巧克力、可口可乐、爱华仕箱包等6家大企业。“他们生活都太顺了,许多东西得到太容易。”一家企业的公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中国明星吸毒的传闻越来越多,可能还有个潜在原因,就是演艺行业和“粉丝”对他们的纵容。在国外,艺人涉毒会受到业内严厉的处罚。曾因《》走红的韩国演员朱智勋,因染毒而被电影换角、电视台封杀。在日本,演艺公司会与吸毒艺人解约。2009年被曝吸毒的酒井法子,至今未能成功复出,反倒是国内活动方还邀请她来华,给了她捞金的机会。在美国,明星一旦曝出吸毒,不仅名誉扫地,还会被贴上堕落的标签,演艺生涯也基本走到尽头。

  而在台湾,明星吸毒之后只要开个媒体发布会,当众痛悔公开道歉,就可以继续捞钱。大陆也如此,只要稍待时日,就可晚会照唱、电视照上。比如李代沫吸毒,“粉丝”不是谴责而是心疼,心疼他能不能忍受监狱之苦,心疼为什么偏偏抓他。

  跟粉丝们的宽容和健忘相伴的,是一些明星对吸毒的无所谓态度。上个月,宁财神在某歌手新专辑发布会上,公然称“吸毒完全不后悔”,而且反问记者:“这个有什么后悔的?”继而大谈“人生总是要有各种各样的经历”,这与在监狱时的认真忏悔判若两人。

   法律之外应有道德惩罚

  比明星吸毒更可怕的,是偶像倒塌的社会效应。李代沫靠“中国好声音”一举成名,本来是普通人靠实力获取成功的励志教材,结果励志者竟然是吸毒者,叫本来以他为榜样的少年们作何感想?

  而柯震东在2012年还拍了禁毒宣传片,片中郑重承诺“我不吸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同一年,他就在房祖名家里第一次吸食毒品大麻。房祖名的父亲成龙2009年成为中国禁毒宣传形象大使。偶像毫无诚信,禁毒大使禁不了儿子的毒,公众作何感想?

  前不久,演员高虎吸毒被抓之后,某门户网站曾发起一项“高虎吸毒被抓你怎么看”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6%的网友表示“不稀奇”,17.8%的网民认为“无所谓”,无论是因为“司空见惯”还是“漠不关心”,对于前赴后继跳进吸毒火坑的明星们,公众的态度显得麻木。这样的态度若是出现在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群体中,令人担忧。

  对社会有示范效应的明星吸毒,是否应该格外严惩?从法律角度,应该人人平等,不管其是内地还是港台的。但与此同时,明星也理应承受道德惩罚,行业内要有“禁用吸毒艺人”的自律,公众可以“用脚投票”,媒体和公益机构也应拒绝吸毒艺人的作品。

  (原标题:港台明星吸毒 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