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绿色发展重在全民参与

03.05.2016  12:53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环保部门责无旁贷。“十二五”以来,环保部门依托“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活动,运用各种媒介和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推动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七场报告会上,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吉宁围绕公众参与治理,阐述了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相关制度措施。 
   
  加快改善环境质量对公众参与提出新要求 
   
  陈吉宁在报告中说,规划纲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全面部署,特别把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气象新境界新思路,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向深入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所长杜少中看来,规划纲要是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系统阐述,其中对公众参与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充分说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系统认识提升到了新水平。 
   
  我国环境形势严峻,人口多、资源紧、经济强的特点,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追求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为强烈。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公众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事业中最广大、最根本的利益主体,也是落后产能淘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绿色转型的最直接受益者。有效的公众参与将有助于促进绿色发展和打造经济升级版。 
   
  陈吉宁在报告中提到,绿色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重大变革。是具体的、生动的、广泛的,而不是抽象的、枯燥的、单一的,它将引导企业家主动采取绿色生产方式,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人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政策指引。2015年,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科技部等十部委不久前出台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目的是发挥绿色消费的引领作用,建立绿色服务供给、金融扶持的长效机制。 
   
  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公众参与。杜少中认为,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时,把绿色观念放在首位。 
   
  绿色消费是生产方式转变新动力 
   
  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思想观念、消费模式、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变革。实践表明,全社会自觉参与和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将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绿色生活方式是要尊重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规划纲要要求,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消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要求。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养成绿色生活习惯。陈吉宁在报告中呼吁,公众应自觉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等小事、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少开一天车、空调26度、光盘行动等环保公益行动。 
   
  生活方式的变革带动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绿色化将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推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规划纲要提出,在优化现代产业体系中,要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支持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在城镇化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普及绿色交通,建设森林城市和海绵城市。 
   
  杜少中认为,考量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生产能力,还要看资源利用率,就是对资源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对资源充分利用,这里面有很多领域可以开发。绿色发展理念催生出的新产业、新生产方式、新消费方式,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绿。 

  宣传教育是动员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 
   
  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每一个人积极参与。 
   
  “一个人持之以恒干了20年的环境教育,感染了很多人加入到环保工作中。”在报告会上,陈吉宁讲述了辽宁盘锦黑嘴鸥保护使者刘德天的故事,目的是告诉大家,不要小看每一个人的贡献和成绩,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看似微不足道,却可以汇成保护环境的巨大能量。 
   
  陈吉宁在报告中要求,继续加大对公众参与工作的推动力度,动员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环保部门责无旁贷。“十二五”以来,环保部门依托“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活动,运用各种媒介和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推动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杜少中认为,环保部门的基本职责就两个,一个是干,一个是说。干是组织污染防治,说是动员公众参与,进行宣传教育,不但要干好,还要说好。环保部门应该及时发布信息,跟踪污染事件,对事件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估,要有科学依据,要准确。同时要给公众做科普,这是最好的科普时机,在公众最关心的时候,科学解读环保知识。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现代传媒可以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深入宣传绿色发展的知识及价值取向,逐步增强公众忧患意识、节约意识与责任意识,让绿色理念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百姓的自觉行为。 
   
  规划纲要要求,建设现代传媒体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杜少中认为,环保部门要用好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搭建公众参与平台,了解更多公众的呼声,让环保事业充分体现民意,有效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社会共治是公众参与的保障 
   
  “共治”才能“共享”。推动绿色发展不能靠政府一家唱独角戏,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行动。 
   
  杜少中认为,环保公众参与工作应该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企业和个人参与,媒体和社会监督。政府是社会运行的组织者,要积极动员公众参与,让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十二五”以来,环保部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主动公布空气、水环境质量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环境信息,发布重点排污企业和违法排污企业名单,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全本公开、政府承诺文件公开、审批决定公开、环评机构和人员诚信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对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监督企业守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 
   
  杜少中认为,大数据等科技发展,为公众参与精准治污提供新领域,将有利于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健全社会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公众环境监督意识有了较大提升。2015年,各地“12369”环保举报热线相继开通了微信举报平台,全国共收到并办理举报线索1.3万件,件件有着落、有反馈。 
   
  “十三五”期间,环保部门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构建国家统管、四级联网、面向公众、社会公开的信息平台,把政府和企业同时放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考评,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 
   
  今后5年,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需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需要系统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中国。
社会文明大行动,“女神们”在行动
  根据市妇联《关于组织开展“妇女姐妹齐参与,环境保护局
邓小刚:将制定最严地方标准管理汽车尾气排放
   “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