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须长远谋划 降低环境风险

09.06.2015  00:27

  中新网6月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刊文称,多年来第一次,健康的乐观情绪占据了上风。全球经济虽然还有一些薄弱点,但终于开始走出金融危机。技术突破让可再生能源可以与化石燃料一决高下。国际社会也似乎正在朝关键性可持续发展协定努力以对抗气候变化。但这些进展仍有昙花一现的可能,因为决策者、商业领袖和投资者着眼于短期考虑而不顾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威胁。

  文章摘编如下:

  如果我们要保住进步势头,就需要从根源解决金融体系失灵问题,所设置的标准、条规和行为规范,必须和打造更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的长远需要能够相容。

  今年,世界有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如今,向绿色经济的转型似乎已经确定无疑,而不再是有希望的渴望,日益增加的公众接受程度和技术进步让清洁能源投资变得越来越务实。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最新报告,2014年,尽管石油价格暴跌,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仍然增长了17%。这一趋势背后的推动力是中国和日本太阳能产业的繁荣和欧洲离岸风能投资的增加。

  从上海到圣保罗,证券交易所纷纷制定了让投资者了解公司如何将可持续性纳入经营战略的披露要求。绿色债券开始发行,2014年发行量超过400亿美元,而随着更明确的标准和监管的实施,绿色债券有望变得更加流行。

  甚至中央银行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联合UNEP制定了务实措施,确保“绿色”金融市场改革,英格兰银行也对气候变化给英国保险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审慎评估。

  9月,联合国将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世界首套获得一致赞同的、在结束贫困和饥饿的同时,又能保护环境和地球自然资源基础的可衡量目标。而在今年晚些时候,国际社会有望就削减排放和为对抗气候变化提供融资等问题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承诺协议。

  但是,尽管各种信号都指向了正确的方向,成功还远非板上钉钉。如果不抓住时机,现在所取得的进步可能毁于一旦。真正的问题是时间,以及拖延所可能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伤害。在UNEP “包容性财富”报告所调查的140个国家中,超过80%表示其自然资本存量遭到了破坏。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每年可达7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不可逆转的。我们等待的时间越久,问题就变得越严重。

  我们需要重大的国际举措协调金融和资本市场,使其支持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的金融体系的设计极有可能导致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所谓的“地平线悲剧”(tragedy of horizons),因为投资者、公司和政府无力采取行动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造成遥远的未来才会被感受到的后果。

  决策者和商业领袖有很多理由关注当下的问题。事实上,为避开下一场金融危机而必须制定的政策行动,已迫使银行和资产管理人从事短期贷款和投资,而放弃了常常更加有利可图,但流动性更差的长期机会。

  短期压力永远存在,但可以通过合适的工具克服:改善环境风险定价、气候敏感的信用评级、环境贷款人责任、降低金融稳定的环境风险的措施等。可持续未来是可以实现的,但必须有让它成为可能的政策。(西蒙•扎迪克)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