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比我们先来,该让就让" 体验呀诺达"善行旅游"
中新网海口9月5日电 题:“树比我们先来,该让就让”体验呀诺达“善行旅游”
记者关向东 王子谦
数不清的根帘野藤,看不够的板根抱石,赏不尽的奇树花草,听不完的雨林知识,海南“呀诺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以其独特魅力向游客展示其生态风情。
“呀诺达!呀诺达!”每当游客走进呀诺达,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都在耳边回响。这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景区立足于生态旅游,将科普、文化、对外交流融入其中,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开发间取得了很好的统一。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作为具有热带雨林景观的景区,呀诺达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人的生态环保理念上走在了全国景区的前列,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善行旅游”项目的第一个基础调研点。
“善行旅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主要侧重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处,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对话、历史与未来的延续与发展,人在旅行中的思考与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善与互助互利。先进的“善行旅游”的旅游方式在呀诺达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穿梭呀诺达,云封雾锁,沟壑深幽,泉瀑密布,各具美质。百年根藤、千年古蕨、仙草灵芝、“冷血杀手”见血封喉等比比皆是。数千种的热带植物、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使得呀诺达成为名符其实的生命基因库和天然大氧吧。神秘的雨林风光、隽奇的峡谷叠瀑和丰富的南药资源,是大自然对呀诺达的无私恩赐,堪称“热带雨林之精粹”。
呀诺达在开创伊始就秉承着在保护中开发的核心理念,景区副总经理蒋海燕回忆起初创历程记忆犹新。她说,呀诺达团队在经营南山景区后就敏锐意识到海南旅游存在短板:蓝色产品与绿色产品发展不平衡,市场呼唤新产品出现,丰富的绿色森林资源必将为大众旅游所需要。“当时海南旅游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阳光、大海和沙滩为主的‘蓝色旅游’得到开发,但是中部地区广阔的热带雨林资源尚未能形成有效旅游产品。”
2002年,呀诺达项目开始了前期考察。“理念先行早在考察时就已确定。”副总经理廖文辉回忆,面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企业坚决不以牺牲环境来赚取利润,坚持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同时满足游客的生态知识诉求,依据生态原理,形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利用-保护”良性循环。
张涛董事长领军的呀诺达团队,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全面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呀诺达开发秉承三个方针:一颗红心——热爱海南的心;两只眼睛——国际化视野、本土化特色;三种能力——高水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景区融合生态文化、科普文化、休闲文化、养生文化、雨林进修文化、婚庆文化等为一体,践行圆融文化,实现遗产保护和人的和谐发展。
从2003年起,项目开发团队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从事景区环境规划的保护与评价工作。确定了开发理念,呀诺达2006年起开始建设。景区常务副总经理聂世军回忆,建设是在森山野谷中进行“先保护再开发、边开发边保护”的生态景观系统工程,单就修建生态木栈道,就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
聂世军说,为了保护雨林中的动植物,呀诺达修建了长达18公里的生态木栈道,“当时老板告诉我们,‘树比我们先来,所以该让就让’。”他回忆说,为了能够保护这里的植物,建设者不使用大型机械,完全人力搬运建设物资上山。
景区拓训部经理李华军回忆,建设时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劳动,一条6米长的槽钢46公斤,每人每天要抗8根,每趟1.5公里,大家经常在雨林中连滚带爬送料;为了保护环境,在修建栈道时看不到水泥,现场施工完毕恢复原状,“架空的栈道动物从下面过,植物在上面长,人在中间游,在这里遇到大树绕着走,人要给树低头……”李华军说。
除了木栈道,呀诺达景区还自建了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1500立方米,确保所有污水的零排放。记者在污水处理厂看到,这里同样被绿色植物覆盖,没有任何异味。
呀诺达景区于2008年2月2日对外试营业,当年便取得1235万元的经营收入,开创了海南新景区运营的奇迹。
现在的呀诺达景区,不仅吸引来大量游客,更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摇钱树。据介绍,呀诺达员工中,海南籍占比超过75%,保亭籍占比超过一半,良好的薪金待遇让居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小康生活。
景区没有满足于生态旅游,近年来更是通过举办“两岸笔会”,呀诺达生态文学奖等方式,让作家回归自然,在热带雨林中进行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让每一个游客保有一颗对自然敬畏,对文化敬重的心。
如今的呀诺达,游人如织却又秩序井然,每一名游客都会随同导游在《绿色宣言三字经》前宣誓身体力行保护生态环境。令人欣喜的是,游客践行了诺言,保护了雨林的美好环境。
清新美丽的呀诺达,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开园至今,景区的年游客量从15万人次快速增长到150万人次,实现年营业额2.2亿,游客量增长10倍,经营收入增长17倍,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价值的双赢,完美的诠释了“善行旅游”的真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驻华代表辛格曾表示,“善行旅游”项目在呀诺达实施,为世界提供了个非常的探索理性、创新和创意的旅游实践的机会,也建立了一个在学术届、旅游开发者、管理者、从业人员、社区和旅行者之间可以自由交换想法和知识的平台。(完)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