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元一口茶”让“38元大虾”相形见绌

09.04.2016  16:07

  时下的宰客风波,俨然是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上演。继青岛38元大虾、哈尔滨万元天价鱼事件后,上海又曝出“48元一口茶”。

  日前有网友发微博称,4月6日下午,有两名日本学生前往上海豫园景区游玩,被茶托带到豫园茶馆喝茶。“结账时被告知茶费是48元一口。共消费了2100多元,结果两人的现金1000多元全部被强行掏空。”8日晚,上海黄浦区相关部门证实了此事,并透露,受骗的日本学生报警后,钱已被退回,黄浦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茶楼进行检查。透着浓浓宰客味的“48元一口茶”,再度引爆了舆情。

  同样的宰客,相似的方式,又各有各的离谱。如果说虾按只算还符合计量方式,那茶按口计费,则堪称“神逻辑”:“一口”究竟该怎么算?同是一杯茶,顾客一饮而光和香茗细品,莫非收费该差几十上百倍?某种意义上,“48元一口茶”让“38元大虾”都相形见绌:同是“抢钱”,前者抢得更赤裸、吃相更狰狞,还伴着“强行掏空现金”的硬抢做法。

  而今,上海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两名被宰者的钱也被退回,这比起38元大虾和天价鱼两起事件中的“官方反应”,可诟病的空间明显少得多:它既没有采取“息事宁人”的解决办法,亦没有护犊式说辞,反应也算及时。公众也期待,当地能拿出更公正权威的调查结论:涉事茶馆的违规行为止于宰客吗,宰客行径是否止于这一例?其经营范围里不含卖茶,是否意味着其卖茶涉嫌超范围经营?对该茶馆的后续处理,又会否止于责令其退钱?……也只有拿出客观调查结论和依法处理方式,才能为此事画上句号。

  但个案处理再公正,也难消弭公众的“宰客焦虑”:在天价鱼事件以涉事餐馆被吊销执照收场没多久的背景下,上海豫园景区里就来了这么一出,宰客手段还几乎是“原样复制”,涉事商家是不是顶风作歹、太肆无忌惮了?难道天价鱼给涉事店家、当地带来的沉痛教训,还不足以警醒和震慑“后来人”?而该事件中暴露的酒托、茶托及某些导游引导消费,店家凭着天价和非透明消费坑人的合力宰客模式,又何时能从旅游乱象痼疾中剔除?

  这次“48元一口茶”事件,又发生在景区,这似乎再度印证了很多人“景区宰客很普遍”的判断。尽管只是个例,可其曝光能迅即触发公众的“共鸣燃点”,其原因就在于,国内旅游景区宰客乱象确实太常见,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过旅游时被宰的经历,而旅游维权又会受限于人在异地取证困难、经不起讼累、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很难开展。所以把舆论炮火对准这类极端个案,也就成了公众浇块垒的出口。

  基于此,以景区为防治宰客现象的关键性关口,实现对景区宰客乱象的系统性、长效性整治,这既需要对酒托和导游带客提成之类的旅游市场末端病象加以治理,也要通过依法严惩和引入对恶意欺诈宰客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去震慑一些商家的宰客冲动;还要根据投诉情况等进行重点布控,建立“旅游—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等。

  这些措施、机制的完善,有个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但对于“48元一口茶”这样的宰客表征明显的个案,整治层面没有多少回旋和待考虑的余地。毕竟,宰客行为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而对显性宰客行为无遗漏的打击惩治,是旅游市场整治的第一步。

  “48元一口茶”,就是最典型的显性宰客行为。只有当这种影响至为恶劣的“明抢”式宰客行为,失去了寄生土壤,旅游市场才能迈出告别粗放化的攸关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