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调声传承人:让年轻人学习本土文化

04.01.2015  12:57

  中国侨网海口12月31日电 (陈路路)“作为海南儋州文化的名片,调声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语言财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儋州调声传承人唐宝山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声来自于儋州民间优秀语言艺术,应该在高校中去传播,熏陶更多年轻人去学习。

  近日,一场富有海南本土特色的儋州声调走进海南大学展演,儋州民间艺术家们为海南大学师生带来了精彩演出。与以往海南大学“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展演不同的是,该校2014级音乐表演专业新生也加入了本场演出,“90”后大学生们用儋州方言演唱《千江水漾千月影》,为儋州调声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儋州调声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经过上百多年的流传与发展,儋州调声如今仍旧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唱调声没有固定的场合和时间,在农闲时节、逢年过节,在山坡野地、乡镇集市都可进行,农历八月十五唱调声尤为盛行。

  儋州调声主要是青年男女互相以歌抒情,它除了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外,还为农村的青年男女起到“红娘”的作用。

  据唐宝山介绍说,儋州调声有着独特的演唱方式,每一支调声队推选出一个俗称“歌头”,负责起调、领唱、指挥与选择歌词,然后队友们才跟着参与进来齐唱。对歌中,想要压倒对方,除了创作的歌词要快、准、巧、刁外,还要讲究歌声整齐嘹亮、热情奔放、流畅优美。

  在调声的传承与发展中,唐宝山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创办儋州山歌剧团,将民间性音乐融进了传统调声之中,成为首个用调声演唱山歌剧的民间艺术家。

  近年来,唐宝山又成功尝试将这一古老民歌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用调声促进文化发展,让小调声唱出了大和谐。他以生活中普遍的案例为题材,用调声来唱《遵守交通的八项准则》,这种用调声来宣传法律政策的方式深受儋州群众的欢迎。

  与儋州调声不同的是,同为“儋州三宝”之一的山歌剧相比调声来说更为严格,因其讲究韵脚,含有哲理意义,它在格律上要求平仄排列,所以更像是诗歌。

  海南省乡土文化研究会会长、儋州调声山歌协会名誉会长羊中兴介绍说,儋州山歌不刻意雕琢,其粗犷、朴野,对人心灵的叩击更加猛烈,它具有开阔意境和大胆想象,也有形象生动、精彩迷人的语言。

  近些年,像羊中兴、唐宝山这样的民间艺术家们一直走在儋州三宝的探索的道路上,如何将这一门优秀的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摆在这一辈老艺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不管是调声还是山歌剧,它们都与琼剧、人偶戏一样面临着失传的状况,必须寻找优秀的年轻传承人。”羊中兴如是说。

  在海南大学举办的“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中,羊中兴看到了希望。“在大学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他满心鼓舞地说,海南大学把海南优秀的本土文化请进来,让优秀的文化资源不再流失这一做法,对传承和弘扬儋州三宝等海南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