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儋州洋浦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500亿元

09.05.2022  20:55

  5月9日,《关于支持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公布实施。《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总体要求: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高水平开放的桥头堡

  《若干意见》提出,要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空间调整、产业统筹、体制改革”为路径,以构建深度融合的共同体为目标,推动州洋浦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海南自由贸易面向东南亚高水平开放和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的桥头堡。

  《若干意见》提出三大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稳、进、谋、新、变”。做到稳思想、稳经济、稳社会、稳政策、稳预期,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各方信心。坚持稳中有进、以进固稳,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高水平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稳妥有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实事求是,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在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二是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区域规划、建设、治理,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统一高效配置,打造高水平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港产城相融合。将洋浦的政策、区位、产业优势,与儋州城市功能和腹地优势相结合,不断提高环新英湾地区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发展定位:两区一中心一枢纽

  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压力测试区。积极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的一些关键要素,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零关税”、所得税优惠、金融、人才、数据流动等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压力测试和示范效应,率先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为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探索积累经验。

  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和多功能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提升航运物流水平与航运服务能级,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整合港口、航运、产业、物流、金融等供应链全要素资源,增强洋浦港中转集拼业务功能,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门户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具有高水平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和港航物流供应链服务中心,带动临港相关产业发展。

  临港经济引领区。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充分运用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零关税”、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政策,大力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装备、健康食品及旅游消费品等制造业项目,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新高地,支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形成石化新材料、港航物流、商贸服务三个千亿级业态,健康食品加工、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等超百亿产业集群。

  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域中心城市。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等“硬”功能;加快国内外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提质升级教育、医疗、文体、旅游、消费等服务能力,强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软实力,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

  《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实行高位推动、管理下沉、机构融合,完成各级机构人员整合、空间规划一体化,实现儋州洋浦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基本建成,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大幅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自由贸易港“样板间”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初步形成现代化滨海产业新城框架,打造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中心。

  到2035年,参与国际分工、集聚全球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大幅增强,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基本建成国际化滨海产业新城,生态环境、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