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不断提升粽子产品质量 擦亮金字招牌
儋州不断提升粽子产品质量,擦亮金字招牌
千年儋耳粽冲刺亿元产业
本报那大5月21日电(记者易宗平 特约记者谢振安 通讯员黄洋)一群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分列于食品制作车间,一双双灵巧的手就像弹奏乐器般挥洒自如。他们先将宽大的粽叶舒展开来,接着在叶片上放置调配好的粽料,再把粽叶合拢,随后用一条细绳紧紧绑定,于是裹粽程序就完成了。昨天,儋州广和食品有限公司迎来今年端午节前粽子生产季的首波高峰。
“要向海口大润发超市发出1000个粽子产品,加上其他订单,这段时间我们又进入加班加点的繁忙阶段。”儋州广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传明透露,目前每月仅大客户订单就超过10万个粽子。为了体现个性化,他还根据大客户要求专门设计了相应的外包装。目前,该公司粽子产品除了供货本省,还远销到北京、广东、香港、澳门等地。
作为儋州粽子龙头企业负责人的田传明,还担任市粽子行业协会理事长。他介绍,今年,该协会进一步组织协调,不断夯实产品质量,统一包装和标识,打造“儋州粽子”的金字招牌。
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说,儋州市委市政府确定,要打造以儋州粽子为代表的九大品牌,突破性发展一批群众基础好、生产规模大、市场空间广的农业品牌,实现富民强市的产业发展目标。
“‘儋州粽子’这块金字招牌已具有一定的底蕴和基础。”儋州市商务局局长吴三敏说,在历史渊源、特色经营、规模效应等方面,儋州粽子可圈可点。
千年儋耳粽,万家端午情。儋州粽子历史源远流长。据《儋县志》等文献记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海南时,其坐骑刨井为将士解渴而得名白马井。人们取此井中之水蒸煮以虾米为料的粽子,故名“伏波虾米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耳时,创制的“东坡粽”品种丰富,包括豆子粽、干鱼粽、虾仁粽、鸭蛋粽等。明朝初期,儋州洛基地区走出了“威武将军”符南进、“嘉应将军”符那宽,他们晚年荣归故里后,平时喜欢吃粽子,这就是“洛基粽”的源头。
儋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朱秀扬说,儋州粽子品种丰富,特色鲜明。比如,海边居民做的粽子,原料中主要是鱼虾等海产品;内陆居民做的粽子,原料以猪肉、豆类等为主;而在苗族地区,更是出现了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粽”。
据介绍,近年来,儋州粽子的生产规模逐年递增。2013年,儋州粽子产量超过600万个,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2014年,仅端午节期间就售出儋州粽子750多万个、销售收入逾9000万元。田传明说,目前该市已有广和、五哥、东坡、黑妹、美乐等近30家具备常年生产能力的粽子厂家。他说,今年儋州粽子预期销售目标至少800万个、销售收入将突破1亿元。
事实上,儋州粽子产业除了纵向抱团合作,还在实现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儋州市旅游局局长李洪涛说,2014年,由于推出“品香粽、摘黄皮、游儋州”活动,端午节期间接待游客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49万元。
“从5月18日至6月20日,开展以‘品味儋州香粽,感受东坡文化’为主题的粽子文化推广季活动。推广路径为政府主导+协会主推+产业主唱+企业主体+产品主打+媒体推介。”吴三敏介绍说,儋州将培育多个对接海口、三亚和省外市场的营销伙伴,打造海南首家美食“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新营销模式,使儋州逐步成为海南西部美食和旅游的中心城市。
儋州市市长张耕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推广季活动,促进儋州粽子生产销售常态化,并擦亮粽子“金字招牌”,做大做强这一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