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通过实施旅游项目,拉动农民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
五指山市通过实施旅游项目,拉动农民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
深山里的旅游扶贫路
■ 本报记者 易建阳
进入夏季,室外的太阳有些灼人。然而,当你漫步在五指山市水满乡原始热带雨林栈道上时,一阵阵清凉迎面袭来,让人神清气爽。
“水满”在黎语里是非常古老、至高无上的意思。就像“水满”的含义那样,水满乡是五指山市海拔最高的乡镇,千百年来,黎族苗族同胞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凭借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水满乡成为旅游投资开发的热土。凭借原有及新近崛起的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风景区和大峡谷漂流、黎峒文化园等一批旅游项目,五指山市谋划以旅游带动扶贫,让黎村苗寨焕发新的生机。
旅游项目:
带动就业助力脱贫
近日,记者在水满新村看到,一栋栋崭新的苗族风格建筑正在紧张施工中。据悉,村庄改造完成后,水满新村将摇身变成旅游特色村庄,为广大游客提供观光、购物、游乐、民俗风情体验。
随着旅游项目的不断推进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水满乡旅游接待能力增强,游客旅游体验舒适度也得到提升。在旅游的带动下,景区景点、餐饮、住所等旅游相关产业为水满乡人们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水满乡一些村民抓住商机,从旅游项目开发、农副产品销售中获得收益,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五指山亚泰雨林酒店位于五指山脚下,是一家按照五星级标准装修的酒店。“我们酒店有员工约200人,其中60%来自水满乡。”酒店市场营销部经理李怡告诉记者,在酒店工作的服务员,月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人在酒店务工,这个家庭脱贫就没有问题。
据了解,水满乡这些村民在酒店上班,不仅家庭收入增加了,而且她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她们平时服务的客人都相对有文化、有档次,服务员在言行举止、仪表着装方面都更加注重。”李怡说。
游客源源不断地进入水满乡,还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水满下村村民黄珍在热带雨林风景区门口开了一个小卖部。她告诉记者,村里很多村民在景区门口卖土鸡蛋、竹筒饭、灵芝、蜂蜜等农副产品,这些土特产深受游客喜爱。
旅游开发:
激发村民创业热情
远处五指山巍峨挺拔,黎祖大殿气势恢宏。水满乡方也村村民王明荣在自家一楼铺面,与几位好友一起聊天喝茶,悠闲惬意。
王明荣已经“洗脚上岸”,告别了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现在家庭收入主要靠经营民宿、收购茶叶以及铺面出租。
据王明荣介绍,他的生活发生巨变,得益于黎峒文化园项目的开发。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征用了他部分土地,他一共领到征地款和青苗补偿35万多元。2013年,他利用这些资金,再贷一些款,盖起了3层小楼。
记者看到,王明荣的房子位于水满乡集镇上的路边,一楼铺面租给一家公司销售茶叶,二楼房间用于做民宿。
“我这里一共有8间客房,节假日一般都能住满。”王明荣说,由于价格实惠,房间干净卫生,有不少回头客。
旅游项目的进驻,还激发了水满乡青年创业热情。项目开发过程中,土方工程不少,水满乡毛纳村村民王大彬瞅准商机,从旅游项目开发中分得一杯羹。2013年,王大彬贷款6万元,买了一台29万元的铲车,2014年,他又买了一台31万元的挖掘机。“这几年,水满乡的工程很多,只要不下雨,机器总是在忙碌。”王大彬告诉记者,这些购买机器的本钱早就回来了,他的业务不断拓展,五指山市区的一些工程他也在做。
据了解,水满乡部分村民还买了工程车,专门给新开发的项目运土方。
全域旅游:
惠及更多贫困村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五指山市全域旅游劲风吹拂下,不少贫困村庄也受益,一项项利好政策正向偏远黎村苗寨倾斜。前不久,省旅游委经过调查走访,选定五指山市10个村作为旅游扶贫重点村庄,将在村庄环境整治、村道建设以及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相应支持;近日,五指山市又出台了《五指山市全域旅游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抓好牙胡梯田、水满毛纳村、南圣新民村、初保原始村落、水满新村苗寨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我们推进一批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而这几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因为参与了旅游开发,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生活质量。”五指山市委书记宋少华表示,五指山市在引导农业种植、村庄建设等方面,都充分考虑到旅游因素,建筑要突出黎族苗族文化特色,只要一点点积累,不断夯实旅游基础,村民在旅游发展中一定可以获得好收益。
(本报五指山6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