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净了“脚底板” 再扮绿衣妆 两年间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番
两年间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番,实现从卫生到美丽的升级
乐东:净了“脚底板” 再扮绿衣妆
1月6日,乐东县城抱由镇文化公园环境优美。 本报记者 武威 特约记者 孙体雄 摄
■ 本报记者 苏庆明 特约记者 孙体雄
3年多前,人们对乐东黎族自治县城市环境的印象停留在“脏乱差”上;两年多前,“卫生”开始成为乐东的标签之一。如今,在这座县城里,“干净”已不足以形容它给人们的观感。
作为一座“后进”城市,近两年来,乐东从基础环境着眼,持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开展了一场“绿色革命”。“城在绿中,园在城中,景在眼中”,乐东县城实现了从干净到美丽的二次转变,提升了城市形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效益。
启动“绿色革命”
人均绿地位居全省前列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方米!2015年乐东县城的这一数据,是海南省园林城市评选标准要求的近两倍,在海南各市县中位居前列。
2013年,乐东成功摘掉“脏乱差”的帽子,获评省级卫生县城。然而,垃圾是不见了,但绿量跟不上,裸露的荒坡、低洼地不少。当年乐东县城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有4.8平方米,城市干净了,但“土”味没减。
绿化,是改善城市形象的关键,有助于改善乐东旅游投资环境;绿化建设滞后,是城市发展起步阶段的普遍现象,但也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对此,乐东县委书记林北川强调,乐东“光脚板干净不够”,还要“衣着光鲜”,要有超前眼光,让城市环境更上一层楼。
“我们绿化原则是黄土不见天。”乐东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主任黄宗标说。2013年以来,乐东启动“绿色革命”,持续推进县城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开展苗木补植更新工作,打造绿地公园。
2014年实现补植花苗15万株。2015年趁势而上,投入800多万元,启动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点、线、面、轴相结合开展绿地系统建设。
到2015年底,乐东县城绿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绿地率33%,园林绿化覆盖率达到38%,超过省级园林城市相应30%、35%的指标要求。从干净到美丽,这座城市实现了“城在绿中”的二次转变。
坚持“园在城中”
公园不仅优美而且亲民
在大规模造绿的同时,乐东还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实施绿色精品化,提升城市审美品位;二是离百姓“再近一步”,带来切实的民生效益。
承载这一目标的,主要是公园打造。“每个公园都有它的服务半径,建得远了百姓不去,就没有意义。把它建美了,城市的品味就出来了。”乐东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郑源仲说。
80亩的市民休闲公园和300亩的文化公园,是乐东县城最大的两座公园,均建在城区核心地带。记者采访发现,这两大公园并没有如常见的那样仅仅种些花草,而是通过精心设计,打造出亭台水榭的中国传统园林美学风格,同时融入本地黎族文化元素,美轮美奂,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是县城绿化的“点睛之笔”。
这两大公园被定位为多功能园林式公园,提供了体育场、咖啡亭等,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两大公园覆盖不到之处,乐东“插缝”式地建立了多个街心公园、小游园,方便百姓使用。黄宗标说,目前乐东县城已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公园”,所有这些公园在与其他绿色景观一起共同构筑了“园在城中,景在眼中”景象的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民生效益。
科学制定规划
筑牢城市绿色品牌
绿色妆扮,在短短两三年内可谓使乐东城市换了新颜。“乐东的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在海南名列前茅。”在考察乐东时,海南省建筑设计院园林景观所所长吴育强赞叹道。
目前,绿化建设的社会效应也开始显现。昌化江沿岸等道路景观提升后,已经有商户、居民聚集过来。黄宗标介绍,在享受到绿化的成果后,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
在采访过程中,有外地投资商对记者表示,乐东的城市环境大大超出他们预料。近段时间以来,有多个海南其他市县相关部门到乐东学习绿化经验。“通过绿化,我们将持续提升城市形象,筑牢城市品牌。”黄宗标说,乐东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目前江苏省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为乐东编制的绿地系统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日后这一规划将为乐东的绿色守护和提升“保驾护航”。(本报抱由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