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职业农机手王小山开着拖车去“旅游” 日收入可达5000元

26.11.2020  20:03

  在海南省临高县,有一群“开着拖车去旅游”的人,车上载的是收割机。每年的4月至10月,是海南各市县稻谷成熟的季节,也是连续7个月的收割的季节。在海南乡村广阔的田洋里,金黄的稻穗、连成片的稻田看起来甚是壮观,这时候,是种稻人最开心的时刻——到了收割稻谷的时候了!

  只需一个电话召唤,他们凌晨就收拾行囊出发,起早贪黑,汇成奔跑在路上的收割机大军,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一名职业农机手,他们组建了农机跨市县作业队,家住临高县博厚镇禄包村的王小山就是一名开收割机的职业农机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石祖波文/图

  王小山和他的收割机。记者石祖波摄

  “老司机”:

  19岁开始开收割机,已是10年工龄的职业机车手

  11月23日,海南大多数市县的晚稻都已收割完毕,与往年一样,忙碌了大半年的王小山一下清闲下来,近几日,他一边张罗着到万宁将之前的一台旧收割机报废,另一边,忙着为家里建房帮工。

  每年夏秋水稻收割季,王小山夫妻俩便开着车到海南各市县帮农户收割稻谷,平均每天能收割约50亩,按一亩地100多元来结算,一天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这样收割的工作,从4月初到11月初,一年中,要忙碌七个月。

  “我从19岁就有了第一台收割机,现在已经干了10年了。”王小山说,与其他从事农业承包经营偶尔兼职开收割机不同,他算是最早一批的职业收割机“机车手”。

  “这十年来,我主要工作就是开收割机,每次出门,一个乡镇基本要待十天半个月,收割完后,收拾行囊,前往下一站。因此,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去收割的路上。”王小山介绍,自己闲下来会帮助家里干干农活,近几年,通过开收割机攒了一些钱,现阶段,正准备给自己盖一栋两层小楼,改善住房条件。

  王小山驾驶收割机。记者石祖波摄

  起家:

  靠妻子从娘家借来5万元,入手第一台收割机

  “初中毕业后,我就跟着朋友到广东等地当学徒,学开收割机,当时收割一亩地就有80元到100元的收入。”王小山说,十多年前,他就看到开收割机的商机,可家里穷,没钱买收割机。后来,19岁的他在海口认识了同在海口打工的妻子小蒋。二人结婚后,靠着妻子从娘家借的5万元,购买了一台二手收割机和一辆农用拖拉机,从此开始了农机手的工作。

  “拖拉机当拖车用,因为收割机速度慢,只能在农田开,不能上路,要靠拖车运输才能实现跨区域作业。”王小山介绍,“临高本地的农田大户不多,每年4月到10月,大半年的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开着载有收割机的拖车,海南岛各市县到处跑,由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往哪里去。”

  “平时我负责开收割机,妻子小蒋负责后勤,小蒋最近还迷上了短视频,拍摄了我驾驶收割机农田收割的场景发到抖音上,获得不少人关注。”王小山笑着说,由于车上印有他的联系方式,有种植户看到后,通过电话联系他去收割稻谷。

  “我现在每年都会购买一台新收割机,这样会大幅度提高效率,新收割机很少出故障。”王小山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初,他花费13.3万元购买了一台新收割机,获得政府农机补贴3.3万元,实际成本10万元。但短短几个月,毛收入有近三十万元,除去购机、燃油损耗等成本,算下来,净收入还有15万元左右。

  “这比在外打工要挣得多,对我的这份事业,父母、妻子都很支持。”王小山说。

  王小山的收割机。记者石祖波摄

  核心竞争力:“舍得投入,才有高产出”

  “过去十年,我购买的大多是国产收割机,算是见证了国产收割机的技术不断进步。现在最新购买的收割机几乎很少出故障,但在几年前,收割机几乎三天两头出故障。”王小山坦言,开收割机最怕的就是出故障,一旦在农田里趴窝,陷在泥地,进出两难,维修费劲,自己尴尬,客户也失去耐心。在海南很多山区,农田不规则,稻田高低不平,国产收割机底盘高,比国外的一些收割机适应性更强一些,因此,很多本地人都购买国产收割机。

  “现在海南本地收割机数量相对偏少,同业之间,既竞争,也合作,遇到大片农田忙不过来,会相互介绍过去帮工。”王小山说,现在开收割机的多了,在“避免竞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方面,他有着自己的诀窍。

  “常年在外务工,我养成了‘少说话多做事’的习惯,朴实的作风,更容易获得客户的青睐。此外,我每年入手一台新收割机,然后,将之前的收割机卖掉。这样能持续保持高效率,客户满意度高,自己收入也能提高。”王小山透露,现在他每年服务的“客户”,大多是过去累积的“回头客”。

  “舍得投入,才有高产出。”王小山说,这是他十年来总结的生产规律。

  即便如此,作为职业收割机农机手,忙碌的季节仍有空闲的时候,为了增加工作机会,近期,王小山与朋友在万宁市东澳镇合作经营一块约200亩的土地,用于种植水稻。

  “对方是冬季瓜菜的种植户,种植瓜菜只需每年冬季的几个月,到了夏季,土地就荒废了,还要花钱除草。通过合作种植水稻,我们有现成的设备用于种植和收割,实现荒地再利用,顺便能帮对方除杂草,夏种水稻、冬种瓜菜,实现双赢。”王小山说。

  外地承包经营户:

  “海南农业机械化仍存差距,有外地人组团来海南收割作业”

  “大家看惯了国内北方地区以及西方国家的机械化参与农业生产,但在海南,收割机等机械的应用,看起来还是新生事物,尤其在一些偏远乡村,仍靠手工作业。”从湖北来到海南从事农业承包经营的经营户徐帮森坦言,在海南广大农村地区,新生代的年轻人因求学或外出务工,家里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劳动力严重不足,造成很多稻田抛荒。

  种植水稻,尤其是收获季节,推广收割机等机械化工具参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显得十分必要。推广农业机械化,既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临高县博厚镇,收割后的稻田。记者石祖波摄

  “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今年属于年景不好的一年,上半年干旱,下半年涝,尤其是今年国庆假期以后,海南接连遭遇多个台风,大风大雨持续一个多月,很多种植户叫苦连天。”徐帮森告诉记者,此前,他和朋友在澄迈一起通过农业合作社的模式,合股承包经营土地用于种植水稻。10月底至11月初,正是晚稻成熟的季节,临收割时,台风一个接一个,稻谷成片成片地倒伏,看的人心痛不已。

  长期习惯靠天吃饭,不少农户只是尽人事听天命。每天下地去扶稻谷,一株一株地扶起来捆好,忙碌几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

  徐帮森介绍,今年11月7日台风来临前,澄迈老城白莲地区不少种植水稻的村民需要到处寻找收割机帮忙收割,他和朋友开着车到处寻找,先是联系了本地的三台收割机出动,看到收割机前来,村民们也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一家一家的收割,大家都互相帮忙搬运稻谷。

  可闹心的是,三台本地的收割机故障不断。经联系,从临高县博厚镇赶来的王小山驾驶的收割机一直保持高效率工作,一直忙到深夜,帮村民救了急,要不然,等第二天暴雨一来,半年的辛苦白费。“与此同时,每亩稻田收割的成本从100元涨到了150元。”徐帮森介绍,但为了保收成,农户甘愿多掏点费用。

  “每年水稻收割的季节,受投入不足、土地条件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本地的农业生产效率与内地部分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多数正在使用的收割机相对老旧,故障不断,反映农机投入存在不足。”徐帮森说,作为承包经营户,他对此深有体会。

  “目前,海南本地的收割成本偏高,平均每亩地达到100元甚至120元以上,而外地,平均仅需60-80元。”徐帮森坦言,现在每年都有外地的职业农机手组团来海南收割作业。期待在海南今后也能有更多像王小山这样的职业农机手,助力提升海南农业生产效率。

  临高县博厚镇,收割后的稻田。记者石祖波摄

  部门:

  海南农业机械化率正逐渐提升,与发达地区仍存差距

  “受气候因素影响,与海南东部和南部市县相比,临高县的水稻成熟时间相对更晚,此外,种植面积相对不多,因此,很多像王小山这样的农机手,平时都是作为劳动力输出,跑到万宁、陵水、琼海、澄迈、琼中等其他市县务工,因此,临高县也可以说是‘收割机劳务输出的大县’。”临高县农机中心主任秦华雄向记者介绍,据统计,近几年,该县也加大了对农机补助政策的宣传,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企业或者农户购置农机,可享受最高不超过30%的购机补贴,为农户节省了开支,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数据统计显示,近五年来,临高县通过申请政策补贴新增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60台,农机保有量和推广使用率已远超省内各市县平均水平。”秦华雄介绍。

  海南全省的数据也印证了秦华雄的说法。“根据全省申请享受农机补助政策的数据显示,全省19个市县的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共计约2000台。”11月24日,海南省农基鉴定推广中心技术推广科科长陈召告诉记者,总体而言,海南水稻种植率不高,不属种粮大省,种粮机械化推广,在广阔的平原地带更具优势。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副处长梁昌雄告诉记者,“在国内一些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开收割机等农机手作为劳动力输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常有外地人组团来海南收割作业,跨区域作业已成常态。”

  “2019年,海南水稻产业机械化率约64%,今年水稻产业机械化率预计可达66%左右,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即便如此,海南各地与农业发达地区仍存不小差距。”梁昌雄介绍,海南本地大多数农户的土地有限,购买收割机的多是企业或农业合作社,以满足自己生产的同时,才作为劳务输出,帮别人收割,而其他种植户则通过花钱购买服务。然而,零散的个体户因成本高,农机购买意愿不强,多数则是企业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