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基地
自力更生战贫困,一场场精神扶贫拔穷根誓师会聚内力;一车车红心蜜柚、台湾凤梨、东英五粮、花卉苗木、驶进临高县个个贫困村头;一幢幢易地搬迁安置房拔地而起,周围一个个扶贫产业园崛起。时下,从未有过的力度、热度和速度,把脱贫攻坚“突击行动”引向深入,建始处处升腾大气场。
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路上,临高以攻坚拔寨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村一策助推产业
今年临高县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升级版,设立品牌注册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加大农产品营销推广,提高临高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脱贫根基在产业,难点在增收。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发动机”,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一定伴随着产业的崛起。
临高县探索具有临高特色的产业扶贫路径,按照“一村一社一产业,一业为主,多业补充”的产业扶贫思路,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致富产业。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拓宽了贫困户产业扶贫发展路径,促进贫困户增收,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以 “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专合社组织”的“五方联动”模式,共建脱贫奔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5月26日,在临高县南宝镇古道村严丽花家里,在她儿子的带领下来到自己租的3亩地,眼前就是一片绿油油的田地,她说:“南宝镇种植冬季瓜菜比较好,但是我一直以来都是种植辣椒,现在辣椒的销售得不是理想。”
而在政府引导下,从电视夜校渠道得到启发,改变一下种植另一种蔬菜的想法,并向政府需要购买两只母牛,一只公牛饲养。
由于家中还有几个孩子上学,分别上幼儿园、小学开支也是比较大,严丽花一家人很愁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于是,在古道村委会的号召下,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9户贫困户利用资金入股,并且邀请临高县农业局和畜牧部门指导,目前古道村委会已经完成办理合作社的相关手续。
“种养殖合作社成立后,我们的经济就会增收起来了,生活就会改善得更好,以后孩子们上学,家庭经济的开支就会减轻了负担。”严丽花高兴地说。
我县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模式,发动农民土地入股、资金参股,联结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产业,实现入股分红、打工收入多渠道增收。
一村一品带富于民
5月27日,记者走进临高县多文镇多郎村,村路全部铺有沥青,一条村主干道路及两边排水沟都已水泥硬化,并配有路灯。村民说,村里面貌变化,多亏了村领导班子,帮助大家增加收入。
多郎村属红泥土地区,土地较肥沃,适宜种植高效农作物。为了帮助村民致富,村党支部积极发动农民种植西瓜、香蕉等高效农作物。
王哲敏是多郎村的贫困户,家中7个人口,母亲是得了大病,长期服药,妻子也得了慢性病,长期服药,三个孩子还在上学,一个上大二年级,两个上初中,服药和上学费用却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
过去的王哲敏,一个人扛起了全家人的担子,无论多么辛苦还是不能给家里带来好的生活。“家里的母亲和妻子得病,长期用药,一年开支下来非常大,加上孩子的上学费用那就不用说了,家庭生活非常艰苦。”王哲敏愁着说。
多郎村委会总共有52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多数都是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自身发展不足等现象造成的。
在定点帮扶单位县总工会的帮助下,为多郎村的贫困户搭桥引线,给多郎村委会承包了一块130亩地来种植药材和茶叶,并且联系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下来指导如何种植,目前已经进行清苗,预计6月份中旬种植。
多郎村委会号召动员贫困们利用资金入股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把资金投入到药材和茶叶的扶贫产业项目当中,使得贫困户的经济走上致富道路。
(许克知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