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大力推动人才交流能实现双赢
古田英明
渡边纪子从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科毕业后,在商社负责中国业务,曾派驻北京。现作为绳文公司高层,以中国及亚洲为中心开展业务。
中新网6月9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9日文章称,在全球化突飞猛进的时代里,很多猎头公司将目光转向了人才济济的中国,通过挖掘人才激发着世界的活力,成立于1996年4月的日本首家猎头公司绳文株式会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日本新华侨报》记者走进绳文株式会社,采访了该社董事长古田英明、亚洲室室长渡边纪子。
文章摘编如下:
古田英明说,为了打破如今日本金字塔型的封闭雇佣状态,实现从 “会社的终身雇用” 到 “社会的终身雇用” 的形式大转变,也许日本应该回到被称作原点的绳文时代。会社取名“绳文”,不仅为了增加厚重感,也是想将这样的信息融入其中。
在华发展才能增强日本国际竞争力
《日本新华侨报》:你是发掘人才的专家。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10年、20年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和日本在谋求人才上有哪些区别?
古田英明:对人才的需求会随着时代产生一些变化,但有些基本的东西不会变。比如说前些时候,我和亚洲室室长渡边一起去重庆,参观了三峡博物馆,颇有感触。“绳文文明”是日本非常古老的一种文明,就和中国的长江文明一样。当时,长江文明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流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文明的一部分,经过千百年传承下来。
其实,在人才的挑选上也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千百年都不会变的。茫茫人海中,谁适合成为领导者,具有什么样素质的人能够带领大家,这些规律无论在哪个时代、在哪个地方都不会变。人才挑选中,这些不变的规律占了8成以上,而时代发展带来的全球化要求等变化大概占了两成。也就是说,中国与日本在对人才的要求上,古老的8成东西是共通的。
《日本新华侨报》:近年来,绳文公司不仅在日本国内,还积极向中国进军。为什么看好中国市场?
渡边纪子: 我在大学读的是中国文学专业。在以前的商社工作时,也主要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古田社长告诉我,要把事业拓展到中国乃至亚洲,邀请我一起做。于是我加入了公司。
为什么说必须在中国做一番事业呢?因为从日本近年的经济状况来看,实际上已经输给了世界。虽说“安倍经济学”让经济有了暂时的短暂好转,但是日本“失去的几十年”不是仅凭这个就能找回来的。所以,为了使日本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走出国门。到中国去做一些事情。
我们一直在宣扬“千万日侨计划”。可是到目前为止,总人口一亿几千万的日本,在外国注册的侨民只有150多万人,仅占1%左右。而韩国却有一成左右的人在国外奋斗。因此,我们公司想尽力去做一些人才方面的工作,以弥补这个差距。
最初,我们是帮助一些想在中国打拼的日本人,后来发展到帮助中国人。刚刚在中国开展业务时,我们也有一些烦恼,比如我们公司的名字“绳文”,是一个日本味十足的名字。这个“日本味儿公司”如何帮助中国人呢?后来,我们想到把发掘的中国优秀人才作为日本企业的干部,让他们帮助日本企业在世界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这种战略非常有意义。
很多人会提出疑问:“如果采用中国人,他们很快就会辞职,到时候怎么办。”可是从我的经验来看,中国人取得MBA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前会在几个公司短暂工作,取得MBA以后,一般会在一个公司干上很多年。优秀人才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不能说因为是中国人所以喜欢跳槽。”
挖掘“沉睡”的人才激发社会活力
《日本新华侨报》: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日本可能需要为重振经济而进行各种努力,日本企业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渡边纪子:我认为,挖掘出能活跃在世界舞台的日本人非常重要。日本以前实行的终身雇佣制,让很多优秀人才都无法走出去。如果大企业里海外经验丰富的骨干,去另一家公司发展,推动这家公司的全球化,就能提高日本的整体实力。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每个人提供最好的舞台,让企业与人才获得双赢。
现在,很多企业为培养“全球化人才”,首先向海外派遣驻员,然后让这些海外驻员返回日本后,又派到另一个地方,如此反复。而我们的做法是把在中国工作了8年的人,这次派往新加坡,下次派往印度,最后让他们成为世界通用的人才。
中国人适合担任最高职位
《日本新华侨报》:你去过中国很多次,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古田英明:我深刻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1977年,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天空真的很蓝。虽然那个时候民众的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的眼睛非常清澈。
以前去中国,如果送对方计算器,对方会非常高兴,可是现在就拿不出手了。因为中国发展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中国人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社长这个位子,中国人就非常适合。我觉得,很多日企如果让中国人来当社长,可以得到很大发展。至于经理、财务方面的职位,我觉得日本人比较好。总体来说,中国人非常适合担任最高职位。而中间的管理职位,日本人更胜任。中国人决定战略方向,接下来由日本人来实行,这样的组合能发展得很好。大力推动这种日中之间的人才交流和互补能实现双赢,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另外,日中两国企业都面临着人才世代交替的问题,怎样去协助他们做得最好,也是我们致力解决的问题。
渡边纪子:我1989年考入东京大学,选择的是中国文学专业。当时,周围的人都很惊讶:“你为什么选择中文系?”可是到了2000年,大家都夸我说“你真是有先见之明”,完全变了态度。这种变化真让人吃惊,也说明能够预测到中国大发展的人不少。
毕业后,我因为工作在北京生活过6年。当时我是日企派遣到中国的驻员,主要工作是和中粮集团等中国企业打交道。印象最深的就是和中国同事一起参加军训。当时参加军训的就我一个日本人,这是很难得的经验,让我终身难忘。
日中发生冲突的赢家是美国
《日本新华侨报》:你一直在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从这些著作里,你学到了什么?
古田英明:在怎样成为一个好领导、一个领导应该怎样带领下属等问题上,日本从中国学了很多。而这些范本就是中国的《论语》、《孟子》,《韩非子》、《孙子》等古典著作,里面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内容都写到了精髓。我认真地学习这些古典著作,和中国人交流的时候,发现能够用心来交流。所以,我觉得学习这些经典著作,也是沟通日中两国民众心灵的桥梁。
《日本新华侨报》:现在,中日关系正处在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的时期,双方应该如何打破僵局?
古田英明:其实,就与寻找人才一样,日中双方要找到共通的东西。双方在共同点上努力,就能求同存异,最后友好相处。而且,我们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日中两国都处在变化之中,眼前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妨放一放。说不定一些年后,那些曾经非常大的问题就变成了小问题。
我觉得,现在不是争论钓鱼岛等问题的时候。日中为此发生冲突,最开心的应该是美国。这样争来争去,会让美国在亚洲的势力更加发展,日中都将受损,它才是最大的赢家。日中两国应该借鉴彼此的优势,在更深层面上一起携手共创未来。日中两国应该借鉴彼此的优势,在更深层面上一起携手共创未来。(蒋丰)
推 荐:不可忽视的舌尖上的中日两国交流
李小林访日否认是“密使”:只为推动中日民间交流
中日部分民间交流重启 被称有助于改善紧张关系
中日官方及民间交流正面临停摆
钓鱼岛危机升级 中日官方及民间交流正面临停摆
温家宝倡议建中日韩三国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新华侨报:中日交流需要更多的“冯小刚”
日本希望加强中日民间交流 将完善接待环境
香港文汇报:中日世代友好 希望在青少年交流
中日民间剪纸作品展交流会举行 日艺人赞中国剪纸
日本新华侨报:中日青少年交流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