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人口变化挑战 人口红利或递减

13.10.2015  13:13

  中新网10月13日电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表的城市蓝皮书提出,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日前表示,中国人口将会在2025年达到14.13亿的峰值,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会比现在还少。对此,澳门日报13日社论指出,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正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劳动人口持续减少,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减。

  文章摘编如下:

  劳动人口持续减少,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减。众所周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工业化,根本上受益于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消减意味着社会中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储蓄率会大幅下降,转化为投资的资金变少。人口红利的消失将使人力成本变得高昂,传统制造业和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发达国家都没有人口红利,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没有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就要发展变化。比如说,过去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今后就要转入依靠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

  与人口红利消失相应,老龄化加速和少子化加剧并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在中国日益突出。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未富先老的现状,社会保障问题将更为严峻。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必须未雨绸缪,应对这一重大变化。

  短期来说,虽然劳动力总量不能够增长,但是通过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劳动参与率,从而显著增加城镇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红利消失的步伐。与此同时,延长劳动力转移过程,还可以使经济增长继续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为实施生产率驱动战略提供“源头之水”。

  长远来说,通过完善生育政策,一方面可以推迟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十几年之后适度增加劳动力供给和降低人口抚养比。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终究要转到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轨道上。这个转轨必须依靠改革实现,包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创造一个更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继续扩大教育规模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实质性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据估算,如果关键领域的改革得以有效推进,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改善人力资本、提高总和生育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显著提高潜在增长率,在2020年中国跨入人均GDP1.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后,经济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长。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