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培训】中国海洋强国之路—至2049年的规划与展望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胡波研究员主讲
7月8日上午,学校2015年暑期教职工培训班第六讲,来自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的胡波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海洋强国之路—至2049年的规划与展望”的报告,以宏大的视野明确了中国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应该奉行什么样的海洋战略;以理性的态度分析了中国在近海面临的不同程度的海洋争端现状,并提出了统筹应对的整体战略。报告由廖民生副校长主持。
胡波分析了中国海洋目前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粗放、地缘条件不利等概况,以及钓鱼岛及东海划界、南海、与韩朝的海洋争端等问题。指出中国目前存在海洋文明理念及传统的缺失、在国际体系中的相对被动等软实力和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亟待加强等现状。胡波表示,在琼州学院基础上筹建热带海洋大学,正是恰逢其时。
面对亚太地区大国海上力量集中的现状,就中国应如何纵横捭阖,胡波进行了历史、战略、政策、利益、能力等方面的渐次梳理。阐述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力量建设及运用之道,指出中国需要不断进行外交革新,加快农业文明外交向海洋文明外交的转变;提振海洋经济,强化顶层设计及战略规划,制订整体战略、整合力量、完善制度;大力拓展海洋空间,维护主权及拓展经营权相结合,以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他大胆而又理性地预测了2049年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远景,以及世界海上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指出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应是建设一支地区性海上力量,成为国际海洋政治大国、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在横向对比时,胡波注重对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海洋战略、海洋政策的异同比较。在分析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时,胡波将澳大利亚海上利益与日本海上利益、美澳关系与美日关系做了横向比较。面对中国近海海上安全压力有增无减的形势,胡波提出“稳北”、“和南”、“争东”的近海地缘战略;面对争取国际“合法性”及海洋话语权的困境,提出中国的战略主张应更清晰、更开放、更细腻,并就此提出了他的个人建议。
延伸阅读: 胡波, 北京大学外交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海权及国际战略问题专家,《人民日报》、《凤凰周刊》、《联合早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等多家境内外著名媒体的特约评论员与撰稿人。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海权战略、国际安全及中国外交,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观察》、《外交评论》、 Th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专著《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被誉为“理性系统规划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本书”。
(责任编辑/郭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