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助疫区抗击埃博拉 筑起中非友谊新丰碑
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时间就是生命。关键时刻,中国想非洲国家所想,急非洲国家所急,防疫物资、粮食、资金、救护车、检测实验室、治疗中心等第一时间到位,传染病专家和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工作,实实在在的付出,赢得了非洲国家最真诚的感谢
今年3月以来,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马里、塞内加尔等国陆续暴发。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性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该组织1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17517例感染病例,死亡人数达6187人。
中国政府先后提供4轮总额约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覆盖非洲13个国家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已经和即将派往疫区的专家、医护人员累计超过1000人次;已经使用8架次包机运输物资和人员。
首次动用包机运送防疫物资,首次向海外运送移动实验室,首次在海外建设、运营传染病治疗中心,首次向海外成建制派遣传染病卫生防疫力量和军事医护人员……中国行动、中国速度、中国精神,成为中国政府“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的真实写照。
“我们就是一家人”
黄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拉利昂医疗队的一名护士长。她从事传染病防护工作已有20余年,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
距离弗里敦近20公里的塞拉利昂—中国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是经半个多月紧张筹备、于10月初投入使用的,也是黄顺和其他40名队员工作的地方。黄顺和她的队友们平均每天都要接触约30名病人,其中近一半为埃博拉确诊病人。
9岁的雅尤玛是黄顺护理的第一个病人。小姑娘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埃博拉夺走了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一个星期后,她自己也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发热、乏力、呕吐、腹泻,甚至开始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仅塞拉利昂就有300多名像雅尤玛一样的“埃博拉孤儿”。
黄顺初见雅尤玛时,小姑娘的病情已极为严重。“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们认真制定治疗方案,开始对雅尤玛隔离观察、重点监护,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治疗。不久,黄顺在交接班时发现,雅尤玛意识开始清醒,主动向护士要吃的。她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泻和呕吐症状慢慢得到缓解。最后,她可以在护士的搀扶下活动了。为了激励雅尤玛更快恢复,医疗队里的护士们更是把巧克力、饼干、火腿肠等带到她的病房,护士长刘冰特意把出国前孩子送给自己的玩具熊放到了雅尤玛的床上。
在中国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照顾下,雅尤玛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但大家发现,雅尤玛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特别是在医院里认识的两个小伙伴陆续出院后,她时常坐在病房里默默哭泣。
“我想回家……”
听了雅尤玛从心底说出的这四个字,护士黄加干把她拉到身边,轻声告诉她:“我们就是一家人”。
“我首先是一名战士”
“在利比里亚,我首先是一名战士,然后才是传染病控制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先遣组组长刘丁告诉本报记者。
刘丁的父亲是一名“老非洲”,30年前曾作为四川省援非医疗队队长到莫桑比克工作。如今,带着祖国的嘱托,刘丁子承父业,来到了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任务是协助做好中国援建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施工过程中的疾病防控,监督传染病控制流程设计施工。在这样一个物资匮乏的地方,想要在1个月内建造一座现代化医院,有多困难,他心里很清楚,也明白自己的担子有多重。
先遣组仅有5名队员。10月26日,他们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第二天,来自祖国的援助物资就到了。近80吨重的援助物资需要立即卸货,尽管中国驻利比里亚使馆工作人员、中资企业员工以及聘用的当地工人,均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但人手仍显不足。先遣组队员们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搬运队伍中。
高温酷热,劳动强度大,有的人甚至因体液严重丧失而十多个小时无法排尿。就是凭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先遣组队员和大家一起,先后顺利完成了5架次空运、共计1231件医疗物资和434件生活物资的卸货和入库工作,为大部队的到达和诊疗中心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当然,刘丁最重要的工作是负责诊疗中心感染控制的督查工作。为了医疗队员们今后的安全,他必须精心考虑每项工作流程,小到洗手液摆放位置,大到污水排放、医疗垃圾处理和医务人员的进出,每个环节都要反复推敲。有时还不得不反复前往其他诊疗中心借鉴经验。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每天只能休息3至4个小时。
从10月26日到11月21日,27天,一座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的现代化埃博拉治疗中心顺利建成。在这座烙印着“中国速度”“中国质量”的诊疗中心背后,有许许多多像刘丁一样辛勤劳动的身影。
利比里亚《每日观察家报》记者哈蒙对本报记者说,区域内大部分治疗中心要耗时数个月才能完工,中国援建的治疗中心不到一个月就竣工,配套器材和设备布置妥当,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治疗中心不仅能在抗击埃博拉方面贡献力量,还可以在今后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技术经验“非常有用”
中国援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公共卫生培训项目,是中国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的第四批援助的重要内容。培训队队长梁晓峰对记者表示,该项目计划在4个月内,为塞拉利昂培训近4000名社区管理人员和疫情防控人员。截至12月1日,已为当地培训医疗护理和社区防控骨干等500多人。
曹政是该项目的一名讲师。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塞拉利昂卫生部主管医疗的负责人巴希连说了好几句“非常有用”,给曹政留下深刻印象。塞方如此高的期望值,让中国培训专家们感到了些许压力。毕竟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国外派出大批公共卫生培训队伍,国内的经验能不能用得上,跨文化交流会不会遇到障碍,大家心里都没底。
两天下来,培训班的效果非常不错。参加培训的塞拉利昂学员大多是护理人员,在课堂上,没有人随意走动、接打电话,也没有人交头接耳,所有人都在认真记笔记、提问题。在培训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专门介绍中国防控传染病经验的。一开始,专家们还担心国情不同,塞方学员理解起来会有难度。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学员们对这部分内容反响最为积极。“真是太厉害了!” “如果我们能试一试,也许效果会很不错。”学员赛弗拉对曹政说。
赛弗拉是弗里敦一家医院的助产士,她所承担的工作和国内的社区医生差不多,因此,她对埃博拉在社区的失控有直观的感受。“普通人对埃博拉了解得太少了。”她说,“没有人真正有意识地去预防埃博拉。”
“中国是塞拉利昂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看重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塞拉利昂总统府官员约瑟夫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的支持增强了我们抗击疫情的能力”。(王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