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前走,就不能轻言成功或失败

09.07.2014  12:08

  不知大家是否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最后一集的结语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也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人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代代相传,其意义何在?我选择生物系的原因之一,也是想窥探生命的奥秘。可是当我在大学系统地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之后,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让我更加困惑。

  突然有一天,我豁然开朗:只有有意识的人类才能问出这个关于“存在意义”的问题;那么也只有有意识的人类才能定义“存在意义”。所以,“人生意义”本就是一个主观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背景与际遇不同,每个人对于这个命题的定义也会大相径庭,从而决定了追求目标、人生道路也大不同。

  14年前的今天,恰好是我离开清华园的日子。除了“总有一天要重回母校”的朦胧目标之外,我对于未来的事业选择其实是一片茫然。但有一个原则让我受用至今,那就是:努力做到最好,让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月后,我奔赴大洋彼岸,进入位于美国东部的普林斯顿大学。在普林斯顿第一年,我突然发现,教科书里那些高贵冷艳的知识,原来就是身边这些貌似随和的老先生老太太们创造的;研究生课程都没有教科书,一律是用经典或前沿的原创论文做教材,所以我们上课就是在回顾着科学史的变迁。当我们进了实验室,自己竟然也已变成了人类知识的创造者、科学史的缔造者。有了这种认知,我的追求目标也逐渐提升为:发现某些自然奥秘,在科学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

  当我定义了这样一种人生意义,也同时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找麻烦的思维方式,和一种自得其乐的存在方式。我完完全全痴迷于这个小天地:会为能够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而心满意足,会为透过论文跨越时空与先贤讨论而兴高采烈,会为一点点的进展和发现带来的成就感而壮怀激烈。当然,这个过程里也少不了挫折和麻烦。正是因为它们,让这个过程因为五味俱全而丰满。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2011年7月11日。那天是星期一,在中国看到《自然》新论文上线的日子。我本来应该早上6点出门去机场,5点55分的时候,我打开《自然》在线,第一篇文章直接砸得我眼睛生痛,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也就是说,我们被别人超越了。我们一直说科学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现在真真正正不可能是第一了,惨败!我把论文打印出来,交到做这个课题的张旭同学手里时,她立即泪崩。

  实验用的晶体还在日本等着我们。于是一切按照原定计划,我们飞赴日本。一路奔波,晚上7点赶到实验线站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脸凝重地对我说:“颜教授,你们寄过来的低温罐似乎出了问题。”我心里一沉,这意味着晶体可能出了大问题,这可是我们过去三个多月的心血结晶啊!在刚刚承受了被超越的打击之后,这个事故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所幸我们随身还带了很多晶体,于是就地开始重新泡重金属,第二天早上到了正式收数据的时候,果然,寄送过来的晶体全部阵亡,无一可用。然而,就当我们花了十几个小时,即将绝望之际,前一天晚上刚刚处理好的一颗晶体给了我们需要的所有数据——质量是如此之好,以至于在收完数据一个小时之内,我们就解出了结构!此时,发表论文的课题组还没有从数据库释放结构信息,所以于我们而言,是第一次看到了这类蛋白的原子结构,这对过去四年依旧是一个完美收官!那一刻,根本不会顾及还能发什么样的论文,心里充满的只有这前后巨大反差带来的狂喜。

  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当我在凌晨三点打开邮箱,准备给实验室成员布置后续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来自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邮件,通知我,经过初选,我在全球800名申请人中过关斩将,成为进入“霍华德休斯国际青年科学家”第二轮候选的55人之一,邀请我于11月赴美参加最后的角逐。那一刻,我脑子里瞬间显出“屋漏偏逢连夜雨”“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2011年7月11日早上5点55分到13日凌晨3点,这45个小时,于我和我的学生们而言真可谓惊心动魄,犹如坐过山车。也正因为此,这个过程远比一帆风顺的任何其他课题都来得刻骨铭心。

  但这依旧不是故事的最终结尾。因为这个课题,我有幸与崇拜了将近10年的偶像级科学家、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acKinnon教授合作,在与他的交流中受益匪浅,也终于圆了我在研究生时代想要与他一起工作的夙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构呈现出与已经发表的论文很不相同的状态,经过分析阐释,我们的这些新结果也在10个月之后发表于《自然》。

  你看,这就是科学研究的魅力:不向前走,你根本不能轻易定义成功或者失败。总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么多的意外惊喜在等着你!这种经历、这种感觉,真的会让人上瘾!

  经济发展决定中国有多富,科技发展限定中国有多强。让中国的科技实力配得上她的经济体量,让中国的科研成果产生世界影响,我想也正是中国科学家对于国家最根本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但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计划跟不上变化的年代,希望大家用你的初心去探索人生意义,努力认识你自己,做你自己,坚守内心的选择,坚定地为实现你的人生意义而勇敢、专注地行动。